道德建设一直以来是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我国经济社会取得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应让道德缺失成为社会之痛,重建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国社会道德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求真求实之风在经济改革发展方面得到正确贯彻,成绩卓著
但是,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求真务实”却有所偏差怀疑和批判之风太盛,合理建设不足部分公众甚至认为精神道德虚幻,不切实际各级政府建设精神文明的动力也相对不足,措施不力
革命年代,建国以来一直重点强调的道德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
具体来说,造成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异变出来的讹诈心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景尚未出现
2015年8月26日,江苏省如皋市石姓老人城被客车撞倒,所幸车上装有监控,证明司机救扶倒地老太所说属实,还了司机清白
第二,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司法失去了权威,做好事面临高风险,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大行其道
“小悦悦事件”中18个路人见死不救,使公众对道德的抨击达到沸点
第三,社会监管缺位,使得违背诚信道德的个人和企业唯利是图,钻法律的空子,谋求私利
郭美美事件引发了网上人们对红十字会捐款信息的质疑,“卢湾红十字会高额餐饮费”事件等更引起人们对公益事业诚信的质疑,暴露出我国慈善事业的种种问题,也引发了信任危机
二、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良好的道德文化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
勤俭节约、父慈子孝,家庭和谐在孝敬;扶危济困靠友爱;交际往来赖诚信
道德习俗无处不在,有人类社会,就必须有道德行为规范
对于任何社会的存续发展来说,道德规范,就像空气、水和粮食对生命一样,须臾不可离
2.良好的道德风尚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执政爱民,才有官民互信;公平诚信,才有市场经济;互助互励,才有创造;平等共守,方有规则和秩序
道德操守是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3.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道德行为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民素质的高低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如果公民不具备良好的道德行为,那么公民素质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由此可见,公民素质的重要性
三、加强中国道德建设的措施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问题逐步显现,在这种环境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才能团结各族人民
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在建设公民道德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把道德建设确立为根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重点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以“民生大县”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学雷锋”活动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推行等一系列成功经验提示人们:积极学习中央精神,立足地区实际情况,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2.密切联系群众,创新举措,形成社会风气
一是把本地区最重要的年度会议确立为各行各业优秀模仿的“群英会”,使道德人物、劳动模范,而不是官员、富豪或明星成为公众关注的核心,以真正确立社会价值标杆
二是充分利用电视频道、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引导人们了解、感受和实践道德规范,形成氛围
三是大力表彰各类道德模仿,尤其关心和爱护弱势群体中的草根英雄,培养敬德、尚德的社会风气
3.形成日常化、常态化机制
一是加强道德教育基地,如主题公园、文化馆、纪念馆、主题网站等宣传教育的平台建设,让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自我道德修养
二是形成稳定的工作队伍和系统长效的工作机制
政府牵头组织,专业人士宣传讲解,身边模仿的现身说法,普通公众参与评议,使道德文化成为基层群众主动的人生追求
4.从制度入手,切实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努力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和个人、企业信用制度
大力普及信用管理的基础知识,宣传建立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以及失信惩戒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四、结语
中华民族已经从近代以来国弱民穷的深重灾难中走出来,重新走上了大国崛起之路
离开了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维系和滋养,这是无法想象的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在这一期间社会道德滋生出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当实现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切实提高道德建设,加强公民的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切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