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永远不可能看到的东西!

请关注本号,免费为您提供精彩文章! 第一个故事: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


〞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


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评论:大清国人人有病


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还以为自由是病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权利时时刻刻在受到着侵害,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处处为统治阶级辩护,在动物界能找出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


第二个故事: 十八个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


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


皇帝大为扫兴
这座磨坊〝有碍观瞻〞
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

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
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
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
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
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
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
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

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


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
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
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
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正如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所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评论:人最自由、自主、安全和独立的时候是在被称为家的房子里,如果连这一栖身之地都不是自己所有的,人到哪里去寻求和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安全和幸福了?财政权是其它权利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根基


财政权使个人权利具体化,从而在根本上限制了政府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第三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

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将要开庭宣判


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30岁都不到,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


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


克利斯很快就断了气
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
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

当然他也绝没想到,短短九个月之后,围墙被柏林人推到,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


他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


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共党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


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欢迎无私分享 千年的期盼, 千年的等待, 今生我们终于在此相见….. 世纪参考 sjck513 长按 “ 识别二维码 ” 关注本号 天下聚焦 ,实事政闻,热点快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A2NzY3OQ==&mid=403234872&idx=1&sn=d023e029c6fe7115c1a583f4360f0db7#r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