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外文又称MicroBlog,是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用户提供信息传播、阅读、分享以及获取的公众平台,由于其具有双向交互性,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客户端以简短的文字形式发送信息、分享信息、获取信息,由此实现了信息的公开、透明
微博的诞生让互联网内容更加丰富,通过这个小小的平台,用户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中的主人,掌握着网络话语权,实现信息的交互
微博问世之后,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都具有很大影响,从政府机构到企业团体再到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向外界传播信息
由于微博有着透明化、公开化、扩散广、传播及时等特点,许多企业通过微博发布与分享实时信息动态,获取大众关注,传播企业文化以及开展营销活动
1 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及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与合作更加明确,竞争的压力在不断驱使着人们生活的脚步,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时间被切割成了碎片,简单、轻松、有趣的阅读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纵观时代变幻,从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影再到互联网移动客户端以及当今数字化媒介不断横行的时代,大众阅读方式经过了多种嬗变,互联网背景下的可复制化信息、文本、图像等符号基因在不断充斥着传统文化的自然因子,因此,”微阅读”顺势而行,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快车
“微阅读”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而言,其信息承载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一种典型的快餐文化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成年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达到51.8%,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
早在三年前,手机客户端阅读就已经成为人们指尖阅读的主流,”微阅读”的发展对当今社会群体的影响持续而深远,因此,研究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及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1 微博营销内容是集娱乐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碎片化信息
如果要探讨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及粉丝数量的短期模型,就需要对粉丝数量、质量以及粉丝阅读特征、兴趣点展开分析
在知识体系不断被解构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主张突破传统观念与文化的束缚,提倡标新立异,一味追逐潮流,因此逐渐淡化了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一种道德逃避与生活压力的释放
在碎片化时代下,微博粉丝为了满足自身的心理、生理等需求,经常通过电脑网络、手机客户端、电影等媒介进行娱乐消遣,三屏合一,通过不断地跨屏互动,碎片化信息进入人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人们的阅读不再受到场所和时空的限定,指尖阅读成为可能,大众只要动一动手指,触划一下屏幕,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刷微博、逛朋友圈已经成为21世纪大众业余生活的主流,而且乐此不疲,”起床刷微博、睡前刷微博”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微博粉丝及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1.2 “去中心化”的浅近性阅读内容成为企业微博营销内容主流
在网络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道德、真理、信仰已经被人们淡化,有人甚至认为网络具有一种先天存在的社会约束力,企业微博营销就借此契机,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与集成互动性,通过话题传播、病毒式营销获取粉丝量,其实,我们不能够单纯地去批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看待问题,这些传播营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播效果
因此,”去中心化”的浅近性阅读内容成为企业微博营销内容主流我们并不难理解
在审视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及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过程中,人们应该注重网络社会的特质,强调微博粉丝内心的道德感对网络社会的约束以及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获取网民对企业品牌营销传播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归属,通过传统的话题传播,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引发网民关注
如果单从企业微博营销效果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微博信息点击量必然会被粉丝的现代化阅读冲击,因此人们要从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及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来正确看待网络的影响力,企业营销借助微博粉丝进行传播虽然有效,但是不能借助不良的信息内容制造微博噱头,获取粉丝关注度和点击量
当代人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热点的氛围下,一个话题余温未散,另一个热门话题又接踵而来
试看每天登上微博热搜榜的话题,大多是娱乐八卦、丑闻,当碎片化阅读披着神圣外衣在大众日常生活肆意随行的时候,传统阅读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