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优化和集成的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新经济形态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对我国包括旅游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旅游服务业所受影响最大
而长期以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部分都是旅游服务业
因此,旅游教育必须要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互联网经济对旅游服务业的影响
根据国家旅游局及相关调查公司的统计,从2012年以来,虽然我国出游的游客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国内旅游及旅行社接待的游客呈下滑趋势,而出境游和自助旅游人数则成持续上升趋势
具体可参见表1
表1 2012-2014年旅行社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统计表 单位:万人次
2012
2013
2014(二季度)
旅游社组织国内过夜游客
14368
12855
3242
同比增长
4.8%
-10.5%
-2.49%
旅游社接待国内过夜游客
16303
14519
3564
同比增长
-3.5%
-10.9%
-1.93%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网站、中国旅游研究院网站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居民旅游需求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是希望深入到目的地的居民生活,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
而传统的团队经营模式虽然价格较低,但由于属于标准化的模式,游客只能根据旅行社的安排进行游览,自由度很低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价格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居民的体验需求则越来越强
我国居民旅游需求的变化是传统旅游服务模式走弱的内在原因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发展,成为传统旅游服务模式变化的重要外在原因
传统旅游服务业存在的基础是建立在其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交通等信息获取的低成本优势
可以一次收集信息多次使用,这样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而一般游客到一个目的地旅行,一般一生只有一次,因此对旅游者而言,如果自己收集相关信息,成本较高
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发展,使其随时都可以获取到相关信息,其信息成本大幅降低
旅游服务商的信息优势被削弱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旅游服务业的行业基础正在被削弱,以提供标准化产品的旅游服务业必须要转型
新的旅游服务产品必须满足两个标准,一个是个性化,另一个是精细化
旅游产品个性化要求是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出游已从最基本的统一的观光发展到以满足个体内心精神需求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可定义、易识别的市场就会为变化的、多元的个性需求所取代,碎片化成为个性化市场最基本的特征
人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旅游产品精细化是为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在个性化时代,人们日益注重精神体验,而精神体验对旅游产品质量提出全方位的要求,而不像传统观光时代,只注重基本的游的过程,对其他环节相对不重视
因此,在个性化时代,要求旅游产品提供者在食住行游购娱的环境全方位提高质量,保证游客有一个好体验
因此,在当前,旅游服务业要做的首先是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这种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应以满足旅游者内心的精神需求为主
从对象看,应加强市场细分深度研究
此外,从旅游产品组织形式看,应探寻散客旅游产品开发,从组织者向服务提供转变
作为旅游服务提供商,为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尽量不要使旅游者有不愉快的体验
因此,旅游服务企业应针对每一个顾客,在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
二、我国“互联网+旅游”发展对旅游人才能力的要求
(一)学习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的节奏非常快,特别在旅游服务领域,新业态发展很快,如果没有学习能力,很容易被快速的行业发展所抛弃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这五项技能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人才的学习能力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意识,主要是对新业态的敏感与不排斥,即实现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
一般而言,人们对新事物第一反应是排斥,然后是有意识地忽略或否定,这是学习最大的阻力
二是学习的能力
当新业态出现后,应能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条件、发展趋势、对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