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存在的风险与防控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住房公积金是我国政府为了缓解人们的住房压力而推出的一项惠民政策,具有保障性、强制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


其中,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体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的最主要形式

但是,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制度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等

本文针对目前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一、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存在的风险   (一)制度风险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是金融机构,不能直接发放贷款,贷款手续必须由受委托银行办理

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来承担这部分的风险

但是公积金管理部门和银行之间存在着利益区分,尤其是银行,本身就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尽管,签订了委托合同,可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利益冲突,贷款人的经济利益也有可能受到损害

  (二)政策风险

  这类风险是因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变动而带来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

住房公积金政策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针对的对象就是城市中的低收入者,这些人的偿还能力较低,并且收入也相对较少

即使通过住房公积金进行贷款,也是很难承担每月的还款额

另外,住房公积金贷款,往往还款年限较长,相同的贷款数额,如果还款年限增加一倍,其风险也将增加一倍以上

  (三)信用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因为贷款人自身的诸多因素造成了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贷款本金以及利息所产生的风险

其风险的高低是由贷款人的资信度所决定的

当贷款人的信誉度高的时候,其中的风险相对较低,否则,风险会很大

在我国,个人信贷还只是出于摸索阶段,相关的制度尚没有达到系统科学化

从而缺乏全面评判个人信息的考评制度,从而过分的依赖贷款人的单位给出的资信分析报告

然而,相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更为亲密,往往会因为一些原因造成资信证明的可信度降低

有时为帮助职工顺利获取贷款还有意多填报职工收入,使中心很难评估和控制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违约风险

且职工单位出具的资信证明考察的也只是某一时期的静态收入水平

个人收入常有起伏,某一时期的收入状况也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状况,以此作为信用依据,隐含的风险极大

  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按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即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将个贷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前二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以此确定贷款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

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督基础上的,中心可依此对贷款项目、借款人还款、抵押物落实、借款人家庭及外部环境变化等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监督

  (二)建立风险管理系统   1.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借款人的信用度和还款能力是贷款风险产生与否的主要因素,因此,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中心一定要加强对借款入资信和还款能力的审查,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2.严格控制贷款对象、额度和期限一是要加强对借款人的资格审查

借款申请人必须是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达到一定期限的职工,借款人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贷款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职工自住住房

二是严格控制贷款额度

对按规定正常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借款人,可贷额度一般不超过其退休年龄内缴存住房公积金数额的2倍

贷款额度期房一般控制在总房价的70%以内,二手房控制在总房价的50%以内,不突破住房公积金管委会确定的最高贷款额度的上限

实行等额还款的,月还款额度一般不超过借款人家庭总收入的50%

三是从严把握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越长,不可预测因素越多,风险就越大,因此,贷款期限应以中短期为主,最长期限控制在30年为宜

  3.规范贷款办理程序一是建立审核责任制度

要加强对借款人身份证、购房合同、准建证等证件的认真审核,不合规定和要求的不予办理

二是规范贷款程序

申请、审批、抵押(质押、保证)、签约、公证、保险、贷款等各个环节要按程序办理

做到政策规范、合同规范、程序规范、责任落实

三是强化贷款的调查、审查、检查三岗管理   三、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很多大中城市的房价飙升,对百姓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压力

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国家推出住房公积金制度

这一制度能够提高城镇居民的买房压力,并能够积累一定的资金,统一建设一批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