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于质量指标的工程管理方案 2017毕业论文下载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行业市场,少数企业开始采取非正当手段参与竞争


恶意抬高项目投标价格获得项目承包权,后期施工因资金不足而引发“豆腐渣工程”现象,直接造成建筑物结构性能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既损坏了企业已建立的信誉形象,也导致工程收益大大“缩水”

优化工程管理体系是确保项目收益的基本条件,以“质量指标”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一、建筑工程的质量指标及其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指标是围绕项目施工质量而编制的相关规定,从客观角度衡量且反映出某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

就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状况而言,工程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性能

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应符合图纸设计的要求,内外部结构的布局及安装均需达到规定标准

②寿命

国家标准规定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各种高度、形式的建筑物必须保证寿命周期内的正常使用

③抗灾

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相当大,质量指标体系规定的抗灾标准体现于地震、洪水、强风等,建筑工程需能够有效地抵制病害发生

综合上述质量指标,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单位在项目施工期间需共同参与质量管理工作,设计出科学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案

  广义的工程质量管理泛指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其管理的范围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决策、勘察、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指的是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1]

专家认为它从系统理论出发,把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作为整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以正确的设计文件为依据,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建立一整套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二、工程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工程质量好与坏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时期长,只有合乎质量标准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才能创造出预期的工程收益,确保各项工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决策阶段是建筑工程的规划时期,其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资料收集、工程勘察、结构分析、选定方案等方面

  1.资料收集

项目决策的本质是对此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因而需要用到与工程相关的数据信息

广泛收集项目资料有助于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引导设计人员科学地规划建筑结构

设计单位不仅要参照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文件,也应结合建筑行业发展的状况,选择实用性的资料作为决策依据

  2.工程勘察

地质环境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常见因素,不同地质构造易对地面建筑产生病害现象

工程勘查属于全面性的勘测、调查工作,详细地检查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自然病害[2]

结合勘测结果,决策人员可准确地划定工程建造区域,避免地质运动给工程质量造成的不利

  3.设计方案

前期资料收集及现场勘测工作完成,便可以按照业主的具体要求进行图纸设计

从设计方案管理工程质量具有较大的难度,若图纸标注的结构与实际情况不符,将阻碍现场正常的作业秩序

因而,设计人员需严格控制每一个结构的设计,从整体上把握建筑物的紧密配合

  三、项目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   现场施工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流程,基于质量指标的工程管理方案需高度重视施工期间的监管

为此,笔者将施工质量管理细化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等三个阶段,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前期是一个准备过程,做好准备工作可以避免后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

  1.人员审查

建筑工程正式动工前需再次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是否符合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要求

另外,应对参与施工的人员综合审查,主要核对其专业技能、施工经验、理论水平等,以维持各个项目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若审查出现问题,需及时汇报上级部门重新安排施工单位或作业人员

  2.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整理现场工程的合同文件、技术文件,筛选其中的技术要点介绍给作业人员,使其在实际操作里采用优良的技术工艺

工程管理人员也要重点交代此次工程建设的难点,技术交底时重新检查图纸设计、施工流程、技术方案等内容,确定无误后运用于现场施工指导

  3.材料试验

材料是组成建筑物结构的基本要素,材料质量关系着建筑性能的耐久性

施工前需进行必要的材料试验,检测运输至现场的工程材料质量是否达标

如:混凝土搅拌结束选择适量的混合料样本,对样本材料的配合比例、强度性能等具体分析,质量指标不合要求的不得运用于现场施工

  四、现场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相对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