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交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1.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的交通发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经济发展在表现为GDP的增长的同时,会出现城市化倾向,表现为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积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积聚,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基本表现

正是由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出现,交通的作用和功能显得尤为突出

正确认识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交通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前提和结果

现代化交通工具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都集聚在城市地区,城市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产物

而交通,成为了城市化的脉络和神经因此,城市化的进程与交通的发展互为推动,相互促进[1]

  所谓协调发展,就是系统内要素之间或系统之间在配合得当、和谐一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各系统发展的均衡、协调,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和优势,使每个发展要素都能满足其他发展要素的要求

实现交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即是实现经济社会与交通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交通全面进步,合理开发利用交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城市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讨交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寻求它们之间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以及发展条件

2. 城市化进程与交通发展关系的分析
  城市的发展其本质是土地利用关系的演变和拓展

城市活动必然要产生交通,正是交通系统的存在支撑和影响着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相关的活动

可以说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存在特点及方式决定了城市土地利用,即城市发展与交通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可达性的影响—城市区位

可达性界定的范围可大可小,可达性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理区位的优劣;二是指向性的影响—城市布局

指向性,即交通引导

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也不相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形态;三是增值性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在增值性的影响中最显著的是轨道交通,即让土地价值提升[2]

  如图1所示,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对城市职能、城市区位、土地价值、土地使用性质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1交通是城市化进程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
  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人类生活从原始到现代化的标志,是人类活动在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的条件下通过空间集聚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3]

城市是信息汇集的中心,各种交通方式交会的枢纽

城市有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城市吸取了各种交通方式交会的经济效应和信息量汇集产生的巨大和高度集中能量的效应

交通,提供了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的各种活动集聚于城市的基础条件

  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正由于这种大规模社会生产活动的集聚要求,促进了社会的资本、自然资源、信息、技术和人流等生产要素在城市的高度集聚

诚如我们在前面己经叙述过的那样,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产业资本的空间集聚,首先是缘于资本对价值产出的追求,对利润极大化的追求,同时,也缘于资本对交通条件的依赖和追求


  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因无疑是由于经济的发展

城市形成的最早的动因依赖于农业的发展,首先是依赖农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剩余粮食;二是依赖农村提供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动力

所以,正是在农牧业社会大分工之后,最早的城市开始产生

2.2城市化进程中交通的基础作用和重要功能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政府成为提供交通等公共设施的主角

  政府运用交通设施,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影响城市的经济活动:(1)作为不支付的生产要素;(2)提高其他投入的生产率;(3)吸引来自其他地方的投入;(4)刺激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其他服务需求

交通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对于厂商而言这是不必付费的生产要素

从使用者的角度,交通设施具有私人物品的特点,而这种特征源于拥挤

以公路为例,随着城市的经济活动的扩张,人们持续和最大限度地使用公共交通和其他设施,进而产生了拥挤

这种拥挤,实际上降低了每个厂商可使用的设施数量

因此,从厂商的角度看,除非设施总是未充分利用,公共投入水平是固定的[4]

由于公共投入具有私人投入的一些特征,这种不支付的生产要素,应同私人投入一样的方式纳入具有私人投入的一些特征中

公司不可能直接为公共投入支付,因此,他们最初按照公共投入的边际产出获得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