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会计要素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探讨——基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角度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 我国现行会计要素体系的内容   
   根据我国2006年制定和修订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规定现将我国现行的会计要素体系的内容总结如表1


   表1 我国现行会计要素体系①
(一)会计要素及其定义
六项会计要 素
资产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所有者权益
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
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两项概 念
利得
指企业在非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损失
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会计等式
(三)会计科目
基本会计等式
静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六大类会计科目: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动态
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会计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二、 现行会计要素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要素不能全面反应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全部资金运动

   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全部的资金运动,因此既包括了日常活动的资金运动也包括非日常活动的资金运动,而准则中会计要素只反应企业日常活动的“收入”和“费用”,未包括企业非日常活动的“利得”与“损失”


   2.利润要素与其他要素内容上的存在重叠

   首先,从利润的定义来看它是收入与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与损失的计算结果,因此利润与收入和费用重叠

其次,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是本期形成的可供分配利润,对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后的部分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所以利润要素从内容上看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


   3.根据准则的会计要素的定义,“收入-费用=利润”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

   收入、费用会计要素的定义强调企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说“收入-费用=利润”这个等式中的利润仅仅指的是企业日常活动带来的利润,根据准则定义,“利润”应该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带来的利润,显然该等式与“利润”要素的定义不是相符的


   4.会计等式逻辑不清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某个时点上(期初、期末)企业的资产等于权益,为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而“收入-费用=利润”反映企业某个时期(一个月或一年)的资金运动情况,即为资金的动态表现;而扩展的会计等式被认为是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与显著变动状态的衔接

  在此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资金的动态表现是否全部包含在“收入-费用=利润”这个等式中呢?首先,上述第3点讨论的“非日常活动”带来的利得与损失未包括的;其次,不影响当期损益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比如说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这种类型的资金运动也不包括在这个等式中

所以“收入-费用=利润”是企业资金的动态表现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另一方面,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为时点数,收入、费用为时期数,“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个等式的中时点数与时期数相加减是否有意义?
  5. 会计科目分类与会计要素分类以及其包含的内容也不一致

  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分类形成了“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分具体化形成了“会计科目”,从表①可以看出准则规定中会计科目的类别又与会计要素并不完全一致

其次,会计科目中含有“利得”、“损失”相关的项目,而会计要素中不含这部分

 

三、 完善我国现行会计要素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1.会计要素内容上的完善

   首先,应将“利得”与“损失”纳入会计要素的范畴完整反应企业资金运动;其次由于企业需要对外报告的四表中还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以应把“利润”作为“所有者权益变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