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外汇管理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当前外汇管理改革中的问题
(一)监管主体的问题
   监管主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对货物贸易改革政策一知半解和外汇从业银行对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把握不准两个方面


由于企业对货物贸易改革政策一知半解方面,很多企业只了解到不需要用核销单了,但对核销单取消后的义务性报告和主动性报告的政策不了解

使改革政策不能有效执行

在外汇从业银行对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把握不准方面,一是银行忽视了对外汇业务的监管职能;二是银行外汇从业人员岗位更换频繁,交接不到位;三是银行内部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业务操作彼此不衔接;四是银行外汇管理政策宣传不到位

五是银行外汇从业人员培训不全面,做具体业务操作的学习机会却不多,使外汇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二)管理中的问题
   管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量核查掩盖了部分企业违规的行为,外汇管理滞后,使部分企业的违规行为被掩盖

二是资本项目监管系统相互间缺乏关联

目前外汇局简政放权,一部分交由外汇指定银行代为监管,简化了现有程序,促进了投资便利化,但直接外债还在监管之中

三是非现场核查系统较多和外汇检查程序繁琐改革后外汇管理业务从前台逐笔审核审批,转向事后非现场核查非现场核查系统较多,非现场核查发现的问题检查程序繁琐

四是对企业违规行为缺乏法律处罚适用条款,外汇局在监管中对情节严重的无法可依

五是外汇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管理政策执行

二、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外汇管理宣传和培训力度
   为拓宽宣传范围,提高外汇执业能力

加大外汇管理宣传和培训力度,一是外汇局要借助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新的外汇管理政策;二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把外汇局培训和银行内部培训有效的结合起来;三是要建立外汇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要求无论外管局还是银行、企业的外汇从业人员,都要具备外汇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四是外汇局工作人员首先要熟练掌握新出台政策,熟练运用非现场监测系统,提高非现场核查能力;五是银行从业人员要转换好角色,尽快提高货物贸易改革和简政放权后监管职能的工作水平

(二)建立非现场数据处理中心和整合资本项目监管系统
   改革后非现场核查和外债监管是外汇局的工作重点,目前外汇局非现场核查数据来源系统较多,外资、外债监管系统脱离

如果能整合这些非现场核查数据和外资外债监管系统,搭建统一的数据来源库,建立全面的非现场监测和资本项目监管数据综合利用平台,编制非现场核查数据分类处理流程和具体操作指引,联通外资外债数据库,达到自动准确采集数据和筛选违规线索及统一监管的目的,充分发挥非现场核查系统功能和资本项目系统监管职能,提升非现场核查和资本项目监管工作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提高初步核查效率和行政执法能力
   由于非现场核查涉及的业务项目和数据较多,违规线索信息量较大,要提高非现场核查率,就要针对本地业务实际,按照企业业务量大小,划分几个档位,设置和设计合适细致的筛选和条件,才能准确及时的筛选出违规线索,才能提高初步核查效率

在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方面,以外汇管理法规为准绳,以各类非现场核查数据库为主体,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全面检查和有目的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监管主体进行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检查

(四)建立健全新政后的处罚条例,
   建立健全新政后的处罚条例,确保外汇管理职能有效履行

尽管国家为了支持企业发展,不断尽量减少企业压力和负担,许多违规行为都减轻处罚,但是对于一些违规情节较重的,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处罚的,因此外汇管理处罚罚则还是应该有较明确的规定,以此保障外汇管理的严肃性

  
(五)加强调查研究,为外汇管理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外汇管理将从直接管理逐步过渡到间接管理,要想掌握一手信息就得经常开展调查研究

一是要健全调研机制,围绕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研;二是要在工作实际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开展调研

不断提炼调研主体思想,找准所调研事件的问题所在,提出有效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切实把调研用在服务改革的刀刃上,为改革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冰.外汇储备增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2]鄢红星.我国超额外汇储备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及政策建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张明.略论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潜在资本损失[J].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