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期间,农民工第一次以群体形式出现,说明党和国家在农民工问题上的进步和对农民工的重视,给农民工带来了福音
但是当前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他们无法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在城市中出现了以身份差别为基础、因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人为造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分化日益严重的两个阶层——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即所谓的城市新二元结构,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二元结构下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在“城市新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共同生活在城市中,他们不仅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而且也因此在就业、社会保障和生活等方面体现出更深层次的差别,致使“城市二元结构”日益显化与加强,其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业方面
从就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农民工的就业结构明显低端化,越是高端的就业领域,分布的比例越少,越是低端的行业,比例越高
以上海市为例,如表1上海市2010年分行业农民工就业比率
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农民工成为主力,这几个行业工作强度大、条件差、收入低和技术含量少
而工资待遇好、工作条件好的金融业、教育、电力等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里,外来人口的比例很低,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中,外来人口只占3.53%
从工资收入来看,由于农民工在学历层次上较低和户籍的影响,使他们无法进入国企工作,因此大部分农民工都在较低端的行业就业,而这些低端的行业由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供给充足,使得这些行业的工资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同时较长的劳动时间、工作条件恶劣,导致农民工工资水平与最低工资水平标准相近,农民工和本地户口人员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从就业行业来看,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居民服务、建筑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和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如图1),从外出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看,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485元和2382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1807元、1826元和1920元
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和全国月平均工资相比,农民工集中就业的行业的月平均工资比相同行业的全国月平均工资低,差距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业,相差887元
2、社会保障方面
随着农民工大幅度增长,目前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从全国水平来看,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3.9%、23.6%、16.7%、8.0%、5.6%,平均参保率只有13.6%
对于农民工而言,除了工资收入外,最重视的问题就是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许多外来工子女已被城市接纳,实现了在城市就学的愿望,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农民工子女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上学,一是在打工所在地的公办学校插班就读,二是到专门为其子女建立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一方面,公办学校门槛过高,公办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收取数额不小的借读费,大多数收入微薄的外来务工人员无力承担;由于公办学校办学规模和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有限,许多公办学校对此工作并不积极或主动;烦琐的入学手续也将许多农民工子女绝之门外
而另一方面各类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匮乏,其办学条件相当恶劣,办学者本身素质不高,办学目的多以营利为主,因此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都不规范,这类学校的学生安全和办学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因此农民工子女入学的两个渠道都存在严重问题,在这种不稳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3、社会生活方面
农民工在城镇务工,一定的居住条件对他们来说是必要的,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城市定居
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收入来看,农民工收入低,社会保障的平均参保率只有13.6%,能够自己购买房子的农民工是极少数,在住宿房源、住宿条件方面和城镇居民还有较大差距
普通农民工的住房来源有以下几种方式:出租房、工棚、单位宿舍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如表2),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