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市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郊,东与米泉市相邻,南与乌鲁木齐市相接,西、北与昌吉市相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以五家渠市为中心的纺织、机械制造、塑化、食品工业等都具有坚实的基础,尤以103团哈密瓜驰名疆内外,被誉为“中国甜瓜之乡”
青格达湖、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等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资源,依托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成为农六师五家渠市巨大的区位优势
一、五家渠市城郊经济基本现状分析
101团、102团和103团作为五家渠市城郊经济的发展主体,在近些年来经济生产总值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与五家渠市的总体水平相差甚远,2011年三个团场GDP之和占全市GDP从2007年的30%减少到24%,城郊经济的发展情况远远落后于市中心经济发展总值
从一二三产的产业结构可以看出五家渠市正在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二三产业的发展
然而城郊经济的发展依然处于依靠第一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探索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并不明显,各个板块并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从2004年到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师市工业增加值从0.54%上涨到8.17%,但是工业企业主要还是以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为主,服务产业内部结构过于单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主体调整应该成为二三产业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三个团场在种植业方面均有自身的特色,101团由于蔬菜的特色种植成为城郊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力的方面,然而,城郊农作物的种植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不仅不利于城郊经济的长远发展,还会造成本地区的市场过剩
在工业方面,各个团场的发展还比较薄弱,大部分为生产农业所需品为主
虽然五家渠市工业园区在2006年到2009年间进入的飞速发展阶段,五年平均增速为73%,但是城郊经济依托本地方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还比较欠缺,主要的产品均是工业半成品
作为以旅游和服务业主导的第三产业主要收入在于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五家渠市将旅游业和建筑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方向,着力打造旅游品牌,2011年共接待游客6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38%
房地产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增长62.9%,市区及城郊服务业中的其他餐饮及娱乐事业虽然较为单薄,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城郊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周边经济总量较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郊型经济特征不明显
就三产内部结构而言,农业中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所占份额较小,工业则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产业链短,规模小,高新技术产品几乎没有
从外部来看,乌鲁木齐和昌吉市与内地相比,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增长极带动和扩散效应不强,加之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和昌吉市分别受兵团和自治区垂直领导,体制差异明显,弱化了城市带动作用,是影响五家渠城郊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的基础薄弱,农产品欠缺深加工
近几年虽然加大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龙头产品,以服务城市的现代农业的标志性项目和精品农业还为数很少,没有完全适应城市大市场的需求
职工自我组织能力差,独自面对市场、谈判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加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影响农业整体效益
(三)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不稳定,市场萎缩
无法为标准化精品农业和现代工业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本等相关服务和支持的原因是五家渠市缺乏稳定的服务业人才资源和市场需求
服务业所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城市的定位、市场导向与政府的方针政策配合度不高,缺乏供给平台,缺乏利用周边城市相关人才资源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缺乏符合居民要求的消费场所,在乌鲁木齐和昌吉市完善丰富的消费市场吸引下,使五家渠市失去了居民消费这一重要的经济来源
(四)科技体制不完善,科研投入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
科技示范、推广、职工培训缺乏资金投入且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市场和农工需求关系不紧密;另外,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客观原因,各农场与周边城市的科研院所联系不够紧密,更没有形成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加之科技项目和科技攻关及创新投入不足、科研项目数量少且档次低,直接导致科技对工农业的贡献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依托优势促进城郊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休闲娱乐园
周边几大城区总人口达200多万人,是新疆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