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进,与之对应的医疗财务制度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适应了当前医院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
新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与医疗改革的发展同步,为了有效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大大改善了医院的成本管理方法
新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目的在于突出医院的公益性,强化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同时提高了医院的社会竞争力,管理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这是新财务管理制度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针对新财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变化,现阶段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采用的应对措施作出相应分析
1. 新财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变化
针对原有医疗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卫生部和财务部颁布了新医疗财务制度,医院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管理随之发生了同步的变化
具体表现在:
1.1 成本核算的变化
新《医院财务制度》指出:将科室区分为四个科室,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科室成本类分为三级科室
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医院需根据具体情况对其成本体系中各科室进行重新整理和分类,对科室分摊进行相应的调整
1.2 收入类别的变化
在药品(或材料)的收入中,新制度“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合并为“医疗收入”并在“医疗收入”下增设了“材料收入”的二级科目,使这些会计科目更加明细
在收入类别中增设了“药事服务费”收入
1.3 成本类别的变化
新制度将医院的支出划分为药品支出、医疗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
其次,医院应当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采用工作量法或者平均年限法对其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另外,新制度对无形资产作出了新的定义,“新两制”重新定义了无形资产.指出“医院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也属于无形资产,并把“无形资产”分为“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加强了对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账务处理
2. 现阶段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未科学得划分成本对象,只是初步指出医院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具体表现在:(1) 没有形成较强的会计核算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意识;(2) 会计核算方法较为落后
这都将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
3. 针对以上问题需采用的应对措施
为提高医院的核算成本和管理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建立专门的组织进行成本管理
医院的管理人员应提高相应的意识水准,明确成本管理对医院正常运行的重大意义,在以后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增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将之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同时,医院领导应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医院的管理进行宏观规划,通过各个部门的配合,各层人员的协调,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明确精细的分工,层层覆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覆盖全院的有机管理网络,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切实可行,真正从根本上改善医院的成本管理
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将各项措施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和成本核算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医院的制度化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增强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群众信誉度
3.2 加强成本的控制及管理
医院的成本管理涉及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合理的成本管理能够全面得反映出医院的成本情况,并能促进医院其他各方面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是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项目
成本预算管理是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医院需要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和监督,并及时发现成本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医院的运营成本
关于医院的成本预算核算的应对措施,医院领导人可以将之和医院的员工绩效联系起来,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医院的一员,都可以在其成本预算的工作中参与进来,帮助医院的成本管理部门管理和控制医院的成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效率,减小医院小部分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医院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全体员工都具备成本管理意识
还可以联系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执行性较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对成本核算结果的控制
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对医院医疗设备、药品材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会计管理制度,增加风险支出等项目,对医院的医疗风险和卫生性政策进行校对核算
对医院的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