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净利润分解砍刀图; 2.全年盈亏平衡点分析; 3.应收账款核算管理; 4.强化出门证管理; 5.其他应收款核算管理; 6.采购业务核算管理; 7.精品赠送涉税问题; 8.试驾车核算涉税; 9.税务问题; 10.费用开支问题; 本次做1-8所列内容
净利润分解砍刀图 1. 上图名为 “ 砍刀图 ” ,分析的是某公司的总体毛利与费用构成对比,旨在让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公司总体经营情况、主要费用的构成和占比情况,其中的 “ 职工薪酬 ” 、 “ 固定费用 ” 、 “ 税费 ” 等项为我们的固定支出,可能压缩空间不大,但 “ 变动费用 ” 、 “ 财务费用 ” 应有可为
2. 各汽车品牌公司应根据自己公司的经营情况,请财务经理也制作此 “ 砍刀图 ” ,总经理应召集财务经理、销售经理、售后经理等进行仔细分析,把能 “ 砍 ” 的费用尽量 “ 砍 ” 下来,在目前经营环境较差、经营毛利偏低的情况下,应将提升销售与降低费用两手抓,同时进行才能提升公司的业绩
全年盈亏平衡点分析 1.“ 盈亏平衡图 ” 反映的是某公司全年盈亏平衡点的分析,让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公司的盈利点在哪里,其中的 “ 固定费用 ”300 万元为本年度必然会支出的折旧、摊销等费用,年初已作预算,在此基础上,总体毛利与变动费用会随着公司的持续经营而增加,当到达“毛利” 等于“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之和时,即实现盈亏平衡
2. 截止今年 6 月底,该公司总毛利 452.4 万元,总费用 580.4 万元,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下,若按照上半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延伸分析,预计该公司本年度可实现毛利 904.7 万元,总费用 859.9 万元,全年略微盈利
3. 作此分析图,可以让管理者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做一个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提前预见和调整我们的经营策略
特别是新建店更应关注
应收账款核算管理 一、 整车挂账:仅限于厂家按揭、银行按揭、大客户和政府采购,要求次月收回款项
现状: 1. 厂家金融公司按揭有少数回款时间长,但厂家已承诺,基本没有风险; 2. 银行按揭后续手续不全导致不能及时收回; 3. 大客户和政府采购凭大客户购车合同和政府采购证明基本有保障
大客户是指信誉好的老客户
4. 二次车贷套现,客户在 X 公司买一台 30 万元车,但同时通过 X 公司向两家金融机构贷款,总贷款 60 万元,在 X 公司套现 30 万元,这样操作的风险巨大, X 公司有违规套现之嫌
对策: 1. 取消银行按揭挂账,必须收到全款后放车; 2. 严禁为客户套取现金,如需退款一律按来款原路退回; 3. 总经理要关注,销售经理要跟进 —– 每月查看应收账款明细报表; 4. 建议将末收回的款项纳入总经理和销售经理的绩效考核
二、 售后协议挂账:签订协议的维修大客户,先修车后结算
现状: 1. 协议格式不统一; 2. 合同条款不统一、账期长,多数为半年,有的超过 1 年; 3. 协议单位未设置限定条件,具有盲目性; 4. 清收不及时,没有专人负责 —— 导致坏账! 对策: 1. 统一协议格式,通过律师审核相关条款; 2. 统一账期为 90 天,加速周转; 3. 选择挂账单位,仅限政府部门、大型国企、优质民企等; 4. 淘汰一般单位,需要总经理把关! 5. 加大清收力度,指定专人负责; 6. 纳入售后部绩效考核,考核指标:总额、回款率、坏账率; 三、 首保索赔挂账:核算与厂家的首保和索赔往
现状:部分公司无专人负责申报或不及时申报; 1. 申报后不跟进,逐笔落实; 2. 收到厂家通知不核对,对拒赔项目不反馈、沟通、申诉; 3. 开票挂账后不跟进款项到账,长时间挂账; 4. 收到款项不进行往来核销,不清楚余额构成; 对策: 1. 设置专业索赔员,要求技能合格,操作规范; 2. 对索赔员单独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索赔成功率和账龄; 3. 每月与厂家核对未到账索赔款,生成对账单留存; 四、 保险挂账:核算待收客户保险赔款,因提前开票或确认收入而产生
现状:方便客户索赔,提前开具发票,确认收入; 1. 无保险定损单,核算缺乏依据; 2. 多出配件,张冠李戴,与实际定损不符; 3. 客户拒付维修费,放弃车辆产权,形成呆账; 4. 款项未到,车已离场; 对策: 1. 提前开票必须收取 20%–50% 的维修款;具体收款比率由售后经理和二手车经理根据事故车预计变现值确定; 2. 所有事故车必须提交定损单; 3. 依据定损单进行维修,确认收入和成本; 4. 强化考核,对款未到车已离场的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5. 由于事故车单台产值高,理赔慢,因此必须防范风险! 五、 临时挂账:核算上述四项业务之外的挂账业务
现状: 1. 部分公司始终有临时挂账业务发生; 2. 一般为个人担保行为,但担保人却没承担连带责任; 3. 产生坏账可能性最大; 对策: 1. 原则上不允许发生临时挂账; 2. 如有挂账,累计金额不得超过担保人月度工资的 60% ; 3. 次月底前未结算付款的,直接从担保人工资中扣除归还; 4. 担保人仅限总经理、销售经理和售后经理; 5. 限制挂账业务,重视挂账依据,防范坏账风险! 六、应收账款考核探讨 1 、应收账款余额占月度维修产值的比例多少合理? 2 、坏账金额纳入干部绩效考核? 3 、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 公司管理层应该关注每月的应收账款余额及明细构成,对不符合规定的应责成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同时思考如何从上面三个因素着手进行绩效考核
强化出门证管理 出门证是维修车辆离开公司的唯一有效凭证,表明车辆已经维修完毕,款项已经结清或已取得有效收款凭据
现状: 1. 严格开具出门证,并编制日报反馈核对的公司很少; 2. 各部门均可开具出门证,管理混乱
对策: 进场开委托单 — 车间维修领料 —- 结算付款 — 财务开具出门证 —- 客户离场 —- 保安登记 —- 反馈财务与收入日报核对
必须建立这样一个封闭的流程,才能保证维修车辆全部纳入收银日报表的跟踪管理! 其他应收款核算管理 一、 个人借支:员工办理业务发生的借支
现状: 1. 报账不及时,借支余额大,笔数多; 2. 不履行审批手续; 3. 无视预算控制,先开支,后报销; 4. 发票不规范; 对策: 1. 前账不清,后账不借;超期不报,工资中扣除; 2. 强调费用开支的计划性,提前报备 —- 提前 3-5 天申报; 3. 强调费用报销的时效性,超期不报; 4. 当月发生的费用最迟次月内必须报销,过期作废; 5. 预先进行事项申报,批准后实施,完成后凭票报销,尽量不借支; 6. 信用卡支付,凭发票及 POS 单转账报销,减少现金流量; 7. 发票必须规范真实,不接受替票或与业务不关联的发票; 二、单位往来:工程及固定资产预付款 现状: 1. 先支付后申报; 2. 不关注工程总额,不监控付款进度; 3. 不重视付款原始依据:发票、审批单、合同或预算; 4. 只付款,不索要发票,收到的发票不及时交给财务或丢失; 5. 存在三方结算情况,发票不规范; 对策: 1. 款项支付必须申报,涉及造价、预算、资金和结算; 2. 要掌控工程总额及付款进度,不能盲目付款; 3. 发票规范性:工程合同对应工程发票,在当地税务局开具; 4. 采购合同对应专用发票,要抵扣进项税; 5. 严格要求收款单位、合同单位、发票单位三者一致; 6. 重点控制付款环节! 7. 做到事前控制,事中跟进,事后及时结算! 采购业务核算管理 一、核算厂家整车及配件采购往来 财务核算的依据是什么? 资金流 —– 财务掌控 货物流 —– 业务掌控 信息流 —– 财务业务共同掌控,相互印证资金流和实物流的一致性
当三者完备且一致时,核算才准确,业务才真实
付款金额 —- 到货金额 —- 余额:全部通过单据 — 信息流计算验证 核算要求: 1. 财务 NC 与业务 ERP 保持同步核算,时间一致,口径一致; 2. 各业务部门应该与财务部保持良好的协作, 3. 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核算工作
现状: 1. 整车的送货单、入库单没有交财务,财务仅凭发票入账; 2. 配件入库不规范:单据不配套、入库不及时; 3. 部分公司外采配件精品没有送货单; 4. 配件部传递单据不及时,或根本没有传递的意思; 5. 业务部门收到专票不交给财务,损失进项税; 6. 不与厂家系统核对往来账(大部分新公司); 这些都是不重视信息流的表现! 对策: 1. 规范入库行为:单据配套,及时准确入库; 2. 制定内部流程,及时传递单据,确保同步核算; 3. 送货单、入库单进行签字交接,遗失单据的须提报处罚; 4. 每月核对往来账,编制对账调节表留存; 准确的结果来自于规范的操作!领导者务必要重视! 二、外采配件精品 现状: 1. 不重视原始物流单据,没有妥善保管送货单和 ERP 入库单; 2. 不及时将单据交财务核算,导致财务 NC 与业务 ERP 不同步; 3. 供货方非一般纳税人,并存在三角结算; 4. 发票明细与实际供货明细不一致; 5. 采购无计划,积压严重: 6.X 店原厂精品严重积压( 62 万元),同时还在外采; 7. 盲目的追求毛利,不处理积压库存; 8. 仓库管理无序,入库出库不规范,库位管理差错率高; 9. 先付款后供货; 对策: 1. 按规范及时入库并将单据送财务核算,保证财务 NC 同步核算; 2. 财务部应于月底最后一天从 ERP 系统导出当月配件、精品入库单 3. 明细和销售单明细,与收到的配件、精品入库单和销售单进行核对, 4. 发现未收到单据的,必须查明原因 , 确保两者一致; 5. 清理供货方,原则上要求为一般纳税人; 6. 规避三角结算,要求送货、发票、收款单位三者一致; 7. 售后经理和总经理应从源头控制采购,计划合理库存,成熟店 8. 合理的存货深度应为 1.8 左右,新建店不应超过 3.5 ; 9. 对已经产生的积压存货要尽快清理; 10. 制定仓库管理规范,售后和财务部门应每周抽查; 11. 月底进行盘点,盘点必须由财务部自行从 ERP 系统导出数据并打印盘点表,盘点完毕由售后和财务盘点人员签字确认,财务部须于次日下班前完成盘点报告,并报售后经理和总经理处理; 12. 建议将配件盘点准确率纳入绩效考核,除油品类,其它出现盘点差异的应提出处罚赔偿; 先供货,后付款,严格按照应付账款倍数结算; 应付账款倍数 = 期末应付账款余额 / 期末存货金额 付款金额 = 期末存货金额 * (应付账款倍数 -1.5 ) 不能核算系数的可采用 N+2 方式结算,即 1 月的采购在 3 月底前付款; 外采配件价格:应明显低于原厂价,至少在 20% 以上
外采发票举例:销售价为 1170 元,计税收入为 1000 元
专票采购价 585 元,计税成本 500 元,毛利 500 ,应交税额 85 元; 普票采购价 585 元,成本 585 ,毛利 415 元,应交税额 170 元; 因此普票采购价格应不高于专票采购不含税价格! 精品赠送涉税问题 现状: “赠送”两个字在合同、精品销售单上经常出现; 税务: 凡认定为赠送的精品按账面的毛利率确认收入计算增值税; 例如:税务稽查认定某公司精品赠送成本为 50000 元(含税),同时查得该公司账面记载精品毛利为 40% ,则应缴纳增值税为: 50000/1.17/60%*17%=12108 元
实质: 并非赠送,而是打包销售,是提升销售数量和质量的手段; 赠送的界定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免费赠予;而我们是为提升销售、增加盈利为目的的
因此 …… 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能说是赠送,且要做相应的处理! 对策一: 严格禁止在合同及精品销售单上使用“赠送”两个字; 在合同上使用“车价中包含”字样,同时写明精品明细及价格; 在精品销售单上注明实际结算金额(与合同约定金额一致); 同时注明“价款已包含在车价中”; 对策二: 直接将打包销售精品按成本价上浮 10-20% 定价,从车家中分离出来单独开票结算; 对策三:紧俏车型加价销售,以精品发票体现的,应该将真实的加价部分记为整车收入,不应计为精品收入,虚增精品毛利; 精品绩效:销售部精品绩效存在人为调整的情况,应与整车一并考核
试驾车核算涉税 开票价格确认: 按厂家商务政策的折扣上限开票
当期确认损益: 倒挂部分减少当期销售毛利
跟踪支持确认: 取得厂家系统支持通知这个通知上有底盘号,是开票的合理依据
税务认定: 低开票部分需要做进项转出,缴纳增值税
对策: 持厂家系统通知与税务沟通,要求税务局 认同厂家商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