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未来的高价值关系艺术比数据好用,你信嘛?(深阅读:人工智能)

最近在一对一的客户访谈中我会特别强调:多用你的“右脑”。

客户大都是管理层、IT工程师或资深职场老手,每次我推荐他们去听听音乐看看展览或者来场任性的旅行,他们的表情总是笑的有点惊讶又有点萌~

当然也有客户提出:现在左右脑的概念已被辩驳。那么我换一个词,不管左脑还是右脑,都是“元学科”——啥?就是关于技术的技术、学习的学习、知识的知识、规律的规律(此处想取关的我特别理解)。

这里不解释,举例子,就是哲学、艺术、数学、物理、心理学大体都是这个范畴。如果我拿牛顿和爱因斯坦举例他们是左右脑的通行者,你可能觉得这个距离有点大,毕竟他们的成就太显赫,虽然成就领域从天体物理到自然科学极其跨界宽泛,但不影响在各个领域改变了世界。如果我说其实在你很近的地方,你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通行者呢?

他们往往有很好的艺术天分无论在唱歌配音或者审美上,他们不是理工科但是生活逻辑极好,看人看事丰富但不复杂,他们能用别人1/2的精力安排工作同时拿着别人200%的薪酬,他们社交非常有选择性但对老对少充满平等心……

于是你突然发现:这不是我自己嘛?

是的!今天说这么多,是因为人工智能的脚步悄然加速,特别出现在高重决策上,人自身的经验、关系、判断将被挑战,以后我们想拿主意更多的不是自己纠结,而是在听机器人的,还是听老朋友的,还是听自己的——然而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新物种如何繁衍,作为人类的我们都少不了一种天赋——就是我们的艺术感,我们看待的世界除了线性逻辑还是万物本源的一面,当机器人算对了明天8:55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来一场雨中漫步,而不是仅仅把伞揣进背包——生活最稀罕的,不是逻辑,是那一点点味道~

今日推荐深度阅读

这次产业革命之后,新物种已不再听命于你


  余凯 |  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

  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创始人

本文为“生而为·新物种:2016互联网新物种大会”现场演讲笔记

请在关注订阅号后点击“阅读原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