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业内专家总结的那样,互联网的普及花费了3—5年的时间,云计算、大数据从行业名词普及至大众用时2—3年。而“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李世石,则让人工智能概念一夜间为社会所追捧。
人工智能迎来黄金时代
从理论研究走向产业发展,人工智能过去两年的发展被认为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无人驾驶汽车、语音识别、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正迎来“井喷式”创新,并迈入发展“黄金时代”。
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270亿美元,今年预计1650亿美元,到2018年预计超过2000亿美元。数据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动产业升级、换代,最终会带给人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未来将呈现出四大趋势
发达国家纷纷吹响探索大脑奥秘的号角。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浪潮推动下,也在快速发展。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人工智能被列为重中之重。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未来将呈现出四大趋势:一是新一轮的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人才争夺的主战场;二是语音识别领域将快速实现商业化部署;三是人工智能产业将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四是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
具体表现在:人工智能热潮全球化,从东方到西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大国到小国,都掀起了热潮;产业竞争白热化;投资并购密集化;人工智能应用往各个领域渗透。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尽管人工智能“大热”,专家们也提醒大家要在热潮中保持冷静的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依然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数据流通和协同化感知有待提升。
基础设施层的仿人体五感的各类传感器缺乏高集成度、统一感知协调的中控系统,对于各个传感器获得的多源数据无法进行一体化的采集、加工和分析。
未来突破点将发生在软件集成环节和类脑芯片环节。一方面软件集成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的发展将决定着计算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针对人工智能算法设计类脑化的芯片将成为重要突破点。
二是强人工智能尚未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在技术研发层,目前取得的进度依然属于初级阶段,对于更高层次的人工意识、情绪感知环节还没有明显的突破。
未来突破点将发生在脑科学研究领域。要对真正的分析理解能力进一步地研发,从大脑的进化演进、全身协调控制等领域实现。
三是智能硬件平台易用性和自主化存在差距。
应用层的智能硬件平台,服务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感知系统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受制于人工智能初级发展水平,短期内难以有接近人的推理学习和分析能力,难以具备接近人的判断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从起源到如今的全面推进,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也该到它绽放光芒的时候了。
SR SHOW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第一展
「展览+会议+评选+访谈+联盟」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