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财务自由的策略 “ 书中经典语录 ” 鸡汤类 成为百万富翁三个步骤❶明白财富是如何创造和积累的❷模仿已被正实的创造财富的方法❸坚持不懈的去做 成为百万富翁不是一种机会,而是一种选择
是你的选择而不是你的运气决定命运 作者寄语 永远不要认为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作者父亲的话 拥有自己的生意就意味着独立和自由——作者父亲的话 建立长期或短期的管道来创造多元化收入——作者的话 你是谁?提桶者还是管道建造者 我们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提桶——时间换金钱的陷阱 不提桶(病假、休假用完)=没收入 管道=持续的收入 我们生活在提桶的世界里 我们发现99%的人都在提桶,于是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提桶 ,是我们获得想得到生活的唯一方式
提桶者认为桶越大越好,却不知更大的桶意味着更高的支出和消费,并不能获得财务自由
大部分人对财富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拥有财富和收入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财富更多的是靠努力工作、有毅力、有计划和严格自律等因素结合的结果
更大的桶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提桶的同时建造管道
你的管道就是你的生命线 建造管道是创造真正保障和获得财务自由的唯一途径 大的收入+大的支出=灾难 大桶+大开销=小资产 提桶+管道(股票、债券、投资)=财富 获得财务自由的关键是采用管道建造者的思维方式
然后把建造管道的计划付诸行动
杠杆:管道背后的力量 杠杆推动管道: 你的时间和金钱 ______▵___ (你的方法) =结果 凭借杠杆,付出的努力与成果是不一定成正比的 金钱杠杆:200美元 ______▵_______ (股票) = 100万美元的回报 (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 的基金股票中杠杆金钱) 72法则:富人法则 ➀决定你的投资回报的年利率 ➁用72除以利率 ➂结果就是倍增你的投资所需的年数 例如:一个继承人投资100,000美元在股市中,每年回报率为10%.72法则的计算如下 第一步:100,000美元原始投资 第二步:每年10%的回报 第三步:72除以0=7.2年中 回报:7.2年后,100,000美元变成200,000美元 三个塑料罐: 成人和钱的系统 █花费和捐献(每月支出|汽车贷款、食物和房屋、娱乐) █储存(大笔花费|家庭旅行、孩子上学、装修、其他) █投资(管道|股票和证券、个人退休账户、房地产、其他) 通过应用三个塑料罐系统,每个月从桶里拿出一部分钱存入管道,是投资管道最好的方法
时间杠杆:1H ______▵_______ ( 互联网时代) =100H/更多H 你的时间比想象中多,有效利用碎片时间 生产性的自由时间 每天2h✕5天=每周10h 星期六或星期天每天3h=每周6h 总计:每周16H 有效利用空余时间是是成功人士有更多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得到更多回报的关键之一
无论这是最好的时机还是最糟糕的时机,这是我们唯一的时机
终极管道 时间和人际关系 ______▵______ (电子复利) = 更多金钱 你喜欢50年管道计划还是5年管道计划 50年管道的威力 如何在65岁时累积1百万 假设年利率12%(股票市场) 起始年龄 每天存款 每月存款 每年存款 需要成为百万富翁年数 25 3.75 109 1304 40 35 11.35 345 4144 30 45 38.02 1157 13879 20 55 156.12 4749 56984 10 *美元 所以长期投资,年复一年产生复利,你也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从长远看,股票投资是建造利润管道最简单最可靠地手段
多数人的50年管道 ☂ 社会保险 ☂ 他们的家 聪明人的50年管道 ☂ 社会保险 ☂ 他们的家 ☂ 个人退休账户 ☂ 股票和债券 ☂ 房地产 ☂ 养老金 ☂ 国债 ☂ 其他 5 0年管道的负面 太久 长期管道是你建造的管道之一,但不是仅有一条
你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你也不能把所有钱都投资在同一管道里
所以我建议建立50年管道的同时也建造5年管道
两种管道 长期的 50年 短期的 2-5年 终极管道-电子复利-能在2至5年建成
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建造,晚上或周末,直到他产生利润足够多的时候,你就可以全职来做
最后父亲的教导 “为今天而活,为明天而计划”,实际上说:“管道就是你的生命线,做个管道建造者,而不是提桶者
” 50年管道 + 2-5年管道 =保障 自由 快乐 控制 感悟 本书教导我们一条管道比一千张账单有用
所以提桶的同时一定不忘建立自己的管道
¥ – END – “ 学会倾听他人讲话 —卡耐基 ” 行为胜于言辩 “Take your time and be patient. Life itself will eventually answer all those questions it once raised for you.” 从 0 到 1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