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瞅瞅人工智能是啥吧?
大学里有一个专业叫做智能科学与技术,大二就会学习一本叫做人工智能的书,翻开第一页就是图灵测试,这算是了解人工智能最简洁明了的一个方式了。
图灵测试实验
图灵测试实验:由一位测试主持人和两个被测对象组成,其中的一个被测对象是机器。
测试规则为:测试主持人和每个被测对象分别位于彼此不能看见的房间中,相互间只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对话。测试开始后,测试主持人向被测对象提出各种具有智能性的问题,但不能询问被测对象的物理特征(人或机器)。被测对象在回答问题时,都尽量使测试主持人相信自己是“人”,而另一位是“机器”。
在这个前提下,要求测试主持人区分两个被测对象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如果无论如何更换测试主持人和被测对象中的人,测试主持人总能分辨出人和机器的概率都小于50%,则认为该机器具有了智能。
还有一个需要了解的就是专家系统ES
ES(expert system)
ES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特定领域中需要由专家才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计算机程序。专家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从一般思维规律探讨走向专门知识运用的重大突破,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专家系统的成功,说明了知识在智能系统中的重要性,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而知识标识,获取以及利用则是人工智能系统的三个基本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高度智能化,甚至有一天能够达到自己学习的能力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测试的一帮人也应该失业了?
我没事做,就喜欢关心国家大事,就想啊:如果人工智能达到自我学习的能力后,就可以不断学习来修补自己的缺陷和漏洞,那意味着只要达到这样程度的人工智能程序,就不需要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修复bug了?
因为这样的软件程序是能进行自我修复的。就像人一样,当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可以通过锻炼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达到完美的智能程度,能学习思考并进行创造,也能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时我们测试是不是应该转型对人工智能程序(更准确的来说为“人工生命”)进行心理指导和治疗,这听起来似乎挺疯狂。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测试人员,我当然不会相信我们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大有所为。
就算是人工生命,也是需要保证质量的。如果创造者给予人工智能的基因过于劣质或者给予了走向毁灭的因子,那么这个人工智能生命诞生出来可能就是一个“畸形儿”或者“怪物”。那么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就该我们肩负重要使命的测试工程师们上场了。我们应该对每一个人工生命做好“出生”前的各种测试,比如是否“健康”,赋予的基因里面是否携带着过多“风险”因子等,如果一切正常,那我们就让其“顺利诞生”为人类服务。
在人工生命诞生后,我们也需要对其测试。就如医生一样,当人工智能出现毛病后,需要对其进行体检,然后对症下药。这是一个难度非常高的挑战,我估计那时只有具备超高智慧的人类才能胜任测试工程师,毕竟人工生命如果具备学习和思考能力,每一个都具备着很高的智慧。毕竟,“聪明的人”陷入情感危机,更容易失控,需要更加高明的心理医生对其进行治疗。
在未来人工智能会更好的服务于测试。
在人工生命没有诞生前,人类都应该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导,除非有一天自然孕育出一种新的智慧生命,或者碰到一种新的智慧生物。
作为测试人员,我觉得更加注重的是测试的思想,而不在于重复性的手工劳动。所以人工智能,将是我们最听话的小弟,帮我们做这些累活苦活,让我们腾出精力去探讨关于测试的更多的技术与想法,然后应用到我们的测试中去。
优秀的人都是会学会偷懒的人,也是一群更加聪明的人。而人工智能,只是我们忠诚的助手,让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其它的事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我们要把软件测试做到更好,需要更加优秀智能的工具来协助,所以作为测试员的我,对人工智能寄予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