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基是道路工程质量的根本,一条道路的使用品质,不仅与道路的线型和路面的质量有关,同时也与土基的质量有关,土基松软,不仅会引起面层的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的平整度,降低车速,增加油料消耗和汽车维修费用,而且会导致面层的过早破坏,因此,土基处理的不好,就谈不上道路的工程质量了
一、土基密实度的碾压和平整度及横坡排水问题 在道路施工中,对土路基的横坡处理及碾压,近年来一直比较马虎,有些人总认为土路基没有必要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去整平和碾压(更没按要求整出路拱来),一般施工时都是按人工或机械挖土后稍加平整,有进也稍微碾压一下,便施工下道工序了,有时为了抢时间,也未考虑绝对标高较低处土路基的排水措施(如及肓沟排水或用明沟排水等)
所造成的后果如下: 1.由于土路基横坡的不准和平整较差(土基横坡与路面横坡相同),造成承重层或者面层的厚度的不等,从而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年限
如果土路基的横坡未整好,或者整平后未及时碾压,遇雨天后排水又不畅(未做排水处理),大量的雨水被土基吸收,因而使土基的含水量过高,而无法碾压,如果碾压后土路基便成了“橡皮土”
2.土路基的平整度差,标高也不准,不是高就是低,势必造成高的地方影响承重层的结构厚度,也引起因承重层厚度不足而路面出现龟裂等现象,而低的地方又造成材料的浪费
解决的办法如下: 1.要认真控制好土基的标高及横坡,使土基达到规范要求的平整度
2.路基施工前应充分注意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排水工作,事先做好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
施工中,不论挖方或填方,均应做到各施工层表面不应积水,为此,须使各施工层随时保持一定的泄水横坡或纵向排水出路
3.控制好压实土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要分层铺筑,分层辗压密实,并应符合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因此就须掌握被压实土层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迅速进行碾压(一般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时压实)
当填方土的含水量不足,需要采用人工加水,以达到压实最佳含水量
需加的水宜在前一天均匀浇洒于土面(或取土位表面)使其渗透入土中
用水车喷洒适当拌合均匀,防止加水不均,干湿不匀
4.为控制好土质路基的压实度要选择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的要求、路基挖运机械配套情况、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
压路机碾压路基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具体要求如下:1.检查填土松铺厚度(不应大于30cm)、平整度及含水量,符合要求后进行辗压
2.根据现场压实试验提供的松铺厚度和控制压实遍数进行压实
若控制压实遍数超过10遍,应考虑减少填土层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第一遍应不振动静压然后由慢到快,由弱振到强振
4.各种压路机开始碾压,均宜慢速,最快不宜超过4KM/h(约66~67m/min),碾压直线路段由边到中小半径曲线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5.注意纵、横向碾压接头,必须重叠
横向接头对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的1/2,前后机邻两区段的纵向接头处重叠1.0~1.5m,并达到无漏压、无死角
二、沟槽履土的问题 沟槽履土不按有关要求进行,会给道路质量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如将含水量过高的土壤填入沟槽内,有时甚至将淤泥也填入沟槽内,有的将大块的石块、砼块等旧料填入沟槽,造成大块的空隙较大,沟槽填土未按要求进行分层夯实
所造成的后果:许多道路在通车后,沟槽部位在行车的作用下,产生了沉陷现象,出现了沟槽两侧的路面出现裂缝和明显的凹槽
解决的办法: 此类总问题的解决并不很困难,首先是施工人员要严格把关,不要将淤泥和含水量高的土壤填入沟槽,大块的块石和砼块等应击碎后再填入
其次要掌握好最小履土深度,并分层夯实工具,而应使用一些既轻巧又方便的夯实机械,以解决沟槽履土这个既简单又困难的问题
三、防治翻浆病害的一些原则 (1)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它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在易发生翻浆地段可以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设计置隔离层,例如利用土工布等
做好路基排水,提高路基等方法 (2)在化冻时可以将聚冰层中的水分及时排除或暂时蓄积在渗水性好的路面结构层中
可以采取设置排水沟或蓄水砂(砾)垫层等方法处理??? (3)提高路面强度和整体性,改善土基结构可以采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