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成本核 算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医院成本核算实施的必要性
  目前医院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政府的财政补助,二是药品的差价收入,三是医疗服务收入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对医院的预算补贴支持力度在相应地不断减少,药品销售的差价收入也随着药品价格的改革大幅度降价而萎缩

客观上医院运行的负荷在不断加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医院自身的医疗服务经营收入

收入虽然是有限性的,但成本却是可控性的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财务指标,成本的形成和费用发生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

成本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如实反映医院投入—产出的效率水平

从医院成本特性看,医院固定成本高(约占总收入的30%~60%);用人成本高(约占总成本的30%~35%);间接费用分摊成本数量大,且部门数目庞大,成本分摊缺乏明确标准

但在一定的物价及技术管理水平下,成本有其标准,超过标准,显然是浪费,浪费的成本不能由病患者来负担,因医疗收费国家有规定,又受保险给付限制,所只能减少医院自身的积累,影响自身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成本核算,通过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实行医院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成本核算意识
  在成本管理中实行全员管理,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每个人的活动都与成本费用的形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从领导到每个医护人员及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成本责任,使其提高成本意识,把搞好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使成本管理工作建立在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

医疗业务活动过程中消耗的材料品种多、范围广、资金占用多、管理难度大,实行了成本核算会使一些科室主动关注材料价格,会主动向厂商了解相关价格等信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献计献策降低采购成本,并且在以后的采购、库存、保护、领用等各个环节中主动配合主动监督,努力降低消耗,努力堵塞漏洞,把各种物资的积压和浪费减至最少,使医院的材料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如果没有准确基础数据,就难以顺利实施

因此在成本核算前要进行彻底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我院连续几年,每年都进行一次资产大盘点

2011年底更是以整体搬迁为契机,进行了彻彻底底的资产清查,成立由1名副院长负责的清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下设办公室,负责清查领导工作,由各职能部门抽专人对各部门的财产物资包括房屋、设备资产、总务资产等实物资产进行实地逐一清点清查,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如盘盈盘亏设备、需报废设备、不需用设备,由清查领导小组写出报告,提出处理意见交由院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设备科等部门,更是根椐各自的工作特点,更加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报表制度,更加加强实物支出的管理和控制,使成本核算真实准确、完整、科学、连续

 (三)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
   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要建立成本核算组织

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应实行院长负责制,以核算部门为成本核算中心,科室、班组配备兼职核算员,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医技部门,全院全员,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具体而言医院应成立核算经济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成本核算及奖金分配工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目标管理的各项标准,进行定期考核,并计算出综合系数,与科室的利益分配挂钩,同时,还应将重要的医疗指标(如:诊次、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医保超标等指标)完成情况直接与科室奖金分配挂钩,这样使医务人员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收入,同时也必须重视科室医疗指标的完成与提高,从而保证医院经济增长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四)实行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
  为保证业务收入与成本核算数据配比的合理性,成本核算数据及操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在计算机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升级了门诊、住院收费系统、药品及物资管理系统,为实行成本核算提供准确数据

(五)搞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一切卫生改革措施都应以提高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社会效益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是为了“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卫生改革目标,其次才是提高医院运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