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时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探讨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正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许多企业都开始了会计电算化,也就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算帐、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为了能更好地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并开始实施ERP,于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成为了ERP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

  在ERP系统中,由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处于业务的终点,所以一切业务上的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财务上,如何保证进入到财务的数据是正确的成为了财务工作的一个难点,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汇集了企业大多数的管理数据,所以各种各样的分析报表也应运而生,这些报表如何出具,如何上报也成为了当前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难点

  首先大家知道ERP系统下,许多数据的源头是从业务层开始的,因此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已经不是单靠财务一个部门就可以掌控的,许多时候,财务上的错误根源不在财务,但在审计时财务无疑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这就是ERP为会计工作带来的第一个矛盾

  对于这个矛盾,如果细究,会发现业务部门在许多时候是不知情的,比如库房发出了一瓶酒,如果用于生产和用于招待客户对财务来说是不一样的,招待职工和招待离退休人员对于财务来说也是不一样的

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财务,不能判断出业务的差异点,而在业务发生时,总不能每一张单子都问一下财务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月底时当几千张出库单同时要进行期末处理,生成凭证,这时想在短短的1-2个小时就看出哪些单据有问题,谈何容易

这种可能的差错对于会计人员无疑是一项风险

  其次,由于ERP是面向业务层面的,其在运行过程中虽能产生海量的业务数据,提供了许多报表,但其中真正能够用于满足管理需求的报表却不多,企业管理层想直接从这些数据中获得对管理决策、绩效管理有用、及时的信息是有很大难度的

这样就产生了海量数据和管理层信息“孤岛”的矛盾现象,管理层决策还要大量依靠主观的经验判断

之所以这样,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1. ERP系统中的报表不能提供跨年对比,只能提供当年的数据分析,而分析报表则大多都需要进行年度对比分析;   2. ERP中缺少一些数据,如预算数据、计划数据,而分析考核报表则往往需要和预算、计划对比;   3. ERP系统中的一些报表的设置太复杂,分类也不符合管理习惯,非专业人士操作有难度;   上面所说的两个矛盾问题在实施ERP时往往会淡化处理,因为那时会计信息化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而在以后的实践中往往是由财务部人员给业务部发个通知或者开个会告诉他们该如何填写单据,而对于报表问题一般采用一定量的数据库编程或手工处理,至于领导最终还是看打印出来的报表

这样看似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却有三点不足:   1. 业务部门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业务知道该如何填写单据,但对于未知的业务呢,并且业务部门的人员变更都会造成单据填写的错误,只是没人知道这个错误何时出现;   2. 数据库编程可以解决许多报表问题,但管理用的报表往往会受环境的变化而经常调整,这样会使报表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增大,且编程需要较强的计算机知识,普通会计人员是难以达到的;   3. 领导看打印出来的报表,其及时性首先难以满足,其次实施ERP的一项意义就在于及时准确反映业务,这样显示也违背了实施ERP的本意了

  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当企业ERP实施几年后,我公司管理层由最初的非常想从ERP中直接获取数据,过渡到了现在大多数人员一般不直接使用ERP来获取数据,仍然依靠会计所上报的数据来进行决策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变更后,材料会计利用业务单据生凭证也是经常出错,有时真是有点防不胜防

这些问题如何从根本上处理,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供参考:   1. 解放观念,不应再继续认为会计工作只是财务部一家的事,而应在业务部门普及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有条件的可以在业务部门设立财务主管或ERP部门管理员,协助财务部门对业务的处理进行把控,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业务系统的录入人员的会计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业务人员了解了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知识,他们就有可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业务属于新业务,哪些业务可能会影响到会计的帐务处理,最终及时通知财务人员使问题在业务发生的最初就得到解决;   2. 会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注重计算机操作技巧,掌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