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是又由于我国社会正处在激烈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就银行内部而言,银行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专业素养等方面依然停留在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等方面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每年出现的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诈骗、盗窃和造假虚报等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银行的信誉
虽然政府也出台了各项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远未能有效的发挥出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培训,在培训中实现创新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培训理念创新需要进一步的创新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作为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
只有确保银行的发展理念不断的创新,才能使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银行内部的会计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所以在理念上更需要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1.环境教育观念
在银行的现实运转中,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要求从业人员需要有相当强的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这也正是需要借助会计培训所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的重要能力
2.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
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实现民主化、多元化这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调的重要内容
在银行内部的会计培训过程中,跨级员工要敢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
3.合作教育的观念
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培训教师与会计工作人员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为创造良好的合作教育打下基础,可以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
4. 成本的投资观念
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
很多银行之所以长期陷于亏损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
培训是讲求成本的,如何花最少的财力来换取最多的知识技能,实现更多的价值呢?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出国走马观花的考察,也就是钱要花在刀刃上
二、银行内部中会计培训工作中的创新
银行内部中会计培训与跨级人员工作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
在会计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培训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并且严重的脱离实际,忽视了会计人员个体特点,导致他们被动的学习,应付成了主流,由此浪费了浪费培训资源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达到吸引会计人员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培训效果
1. 培训的内容应该与跨级人员的发展相联系
参照国外企业成功培训的案例,例如花旗银行,不难发现,如果培训尊重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将员工的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工资福利相联系,员工会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进而他们会主动地学习
经过笔者的走访调查,笔者也发现,只有培选的过程中将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在银行内部会计培训中至关重要,如果将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更好的参与进来,这同时也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
2. 培训的形式需要多元化,多层次
根据著名的经济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基本素质与技能的培训,会计人员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的深化了算账、报账、记账、职业道德等工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心理上约束自己的作用,进而减少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高级素质与技能,例如一些可以实现跨级人员晋升、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这样便可以对会计人员起到激励的作用,让他们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
3. 培训的过程需要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链接
会计人员最欢迎的培训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
所以笔者认为培训的过程要充分的考虑到每一个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只有认真的对待这种差异才会使会计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能够认清会计人员的需求呢?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从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