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多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学水平也都显著提升
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为高校办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同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着教育基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和解决
一、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将高校的固定资产分成六个类别,分别是:(1)房屋和建筑;(2)专用设备;(3)通用设备;(4)文物和陈列品;(5)图书、档案;(6)其他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保障高校教育工作的物质需求[1]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及计价的确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配备、使用、维护和处置等主要内容
2.高校资产管理的意义
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可以防止国有教育资产的浪费和大量流失,有效的保全高校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理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可以改善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现象,减轻固定资产的流失及损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我国高校的对外形象得以改善
二、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许多高校的管理者为了急于给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高校的科研、教学以及行政之上,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却相当疏忽,缺乏管理的意识[2]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淡薄,手段落后,缺乏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在整个高校建设管理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我国高校目前采取的管理机制是按照相应的管理职能来划分部门,各个部门拥有各自的固定资产,并各自使用和管理
虽然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固定资产,但却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个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专门机构或部门,这就导致各部门之间对于固定资产信息交流封闭,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的现象频现,固定资产利用率低,造成了办学资金的极度浪费[3]
3.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队伍
我国高校虽然为祖国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在自身固定资产管理的人才引进上却存在缺失
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都采用其他岗位转岗任用的方式,并不专门引进管理人才,也没有严格的培训过程,缺乏专业知识,专业管理队伍建设缺失
4.内部核算制度不合理
我国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内部核算制度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如许多固定资产核算时不计算折旧,只按当时的原值计算;一些高校的财务报表中成本核算不实、虚增资产现象也屡见不鲜,诸多问题的存在造成了资产核算并不能真实反映高校固定资产情况
三、 巩固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能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首先要提高高校管理者对于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在思想和心理上对资产管理有足够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从根本和行动上将固定资产管理好,管理到位
其次是要提高对于科学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的认识,科学管理的意识增强了,才能合理、高效的对固定资产进行利用,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必须要建立一个单独、专门的管理机构,从宏观上把握全校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统一的分配和管理[4]
避免出现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与闲置现象,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可利用率
专业管理人才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管理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合理化固定资产的管理
3.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
我国高校在培养科研和教育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同时,可以从学校外部引进专业的管理型人才,为自身管理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
4.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审核工作
根据校内实际情况对资产核算制度和原则进行适时更新,达到对固定资产内部审核工作的优化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审核机制,真实反映校内固定资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