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会展经济下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粤港澳会展经济一体化,专业人才极为缺乏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为粤港澳的会展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粤港澳会展企业的合作,提升了会展产业的发展水平,逐渐形成了经济的一体化,但是所需的专业人才却是极为匮乏


据统计,广东省地区从事会展产业的专业策划人士短缺严重,综合协调能力强、思维活跃的优秀人才在行业内不到20%,这意味着80%的非专业人才在公司里从事着需要专业策划的工作

会展产业无论展览设计、创意还是现场服务,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

许多会展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尚停留在商品展销、成就展览的层次,这些都成为制约广东省地区会展业务开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提高的“瓶颈”

  二、专业人才需求量质齐升,需求特征较为明显
  1.“量”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据各大媒体数据统计,今后5年内,我国会展市场需要的人才,只估算其中的会展设计人员也将达 200万人以上

上海世博会将带来l0万人的会展人才需求量 ,为会展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省内有不少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也日渐崛起,但人才短缺始终是当地会展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基于区域经济及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各地会展业人才库纷纷告急

  2.“质”的要求迅猛提高:从人才结构上来讲,目前广东会展业不但在人才数量上还有较大缺口,整个行业对人才“质”的要求也将大幅提升

从区域需求上讲,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区,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开放区域,基础优势和国际贸易出口产业格局形成,以贸易进出口类型展览为主导的会展业发展战略,是其会展业的一大特征;以广交会为代表的一批展会历史悠久,展览会题材开发相对比较充分,故而商务类、创新型会展人才是需求的重点

 三、推行“校中展,展中校”,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会展企业生产工作过程及不同岗位需求进行分析,由粤港澳地区的会展人力资源专家、企业生产一线员工和校内专业教师按会展企业生产工作流程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保证所设置的课程能满足会展企业岗位的需求

   表1  会展专业职业分析表
 

     建立以粤港澳会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要求为指引,以 “校中展+展中校”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会展专业教学改革

按照会展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依据会展类专业合作发展理事分会及相关企业的共同调研,与粤港澳地区举办著名大型国际性展会的企业合作,构建完善“双展交替,三层跨越”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中展”认知与操练,在“展中校”中进行轮岗操作,进行准员工与职业化实践,使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以三年制的高职高专院校为例,可以建立如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中展+展中校”的模式,利用粤港澳区域会展的优势资源,解决粤港澳高校办学投入成本过大,占地面积有限的困难

“校中展”将课堂与校内展会活动有机结合、“展中校”将课堂搬进真实性国际大展会现场,按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第一学年侧重会展认知、会展营销、会展物流技能培养,第二学年侧重会展管理、会展服务技能培养,第三学年注重会展策划技能培养,真正实现真实场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现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范娜娜,硕士研究生,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营销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