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增加,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生活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人均每年垃圾产量400公斤,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几十亿平方米的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但是,从政府相关部门传递的信息显示,垃圾焚烧将成为中国大城市垃圾处理的新趋势

按照规划,北京市将在2015年前投资100亿元兴建40座垃圾处理设施,其中包括9座垃圾焚烧厂

这项计划的背后,是北京市垃圾处理能力提升速度的严重滞后

目前全市共有23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设计日处理能力1.04万吨,实际处理量已经达到每日1.74万吨,平均超负荷率67%

全中国的情况与北京相似

据统计,1981年的全国垃圾清运量约为3000万吨,到了2004年则迅速增长为1.6亿吨,年增长率约为7%~10%,和GDP的增长幅度大致相当

二、存在的问题
   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需求,现有的卫生填埋也被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服务于当代,遗害于子孙”的“污染物转移”方式,很多小城市与乡镇的简易填埋场中大部分垃圾仍呈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即时和潜在的危害很大,问题日趋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能要比废气、废水和噪音造成的危害要严重的多

   1.侵占土地垃圾不加回收利用就需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越多

2.污染土壤垃圾堆置,其中的有害成分直接污染土壤,威胁人类健康;有些废物经过风化、雨淋,产生高温、毒水或其他化学反应,能杀死微生物,从而降低土壤的肥力;3.污染水体垃圾随大气降水径流直接进入地表水体,或由其产生的漂尘、挥发性物质,在降水或重力作用下,也会进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垃圾随渗沥水渗到土壤中,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4.污染空气垃圾中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的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直接污染空气;垃圾中的细小颗粒物、粉尘受到风吹日晒也会污染空气;垃圾的焚烧处理将导致二次污染

5.传播疾病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是病菌、蚊蝇、老鼠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可通过土壤、空气、地下水、生物等进入食物链,传播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但是,垃圾焚烧如果处理不善,必将产生剧毒物质二恶英

问题在于,尽数填埋也不是长久之计同样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甚至会污染地下水源

近年来,涉及垃圾填埋场的群体性事件也是层出不穷,社会影响力一点也不亚于垃圾焚烧

     三、对策
  到底是焚烧还是填埋?垃圾问题僵在了这里

要想打破僵局,第一要务就是垃圾减量
   要想做好垃圾减量,必须首先搞清垃圾的成分

2008年4月,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振山及其学生对北京市113户不同类型的居民家庭垃圾进行了抽样调查,要求居民把所有垃圾(包括本来打算卖掉的垃圾)放置在专门的收集桶中以供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每人每天产生0.233公斤垃圾,厨余垃圾占到70%左右

使得居民垃圾中的含水量高达50%,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垃圾的热值

厨余垃圾有机物含量高,填埋后极易产生臭味,不易处理

因此,解决厨余垃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堆肥,但堆肥对垃圾的纯度要求较高,如果混杂了过多的塑料包装物,堆肥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要想减少垃圾量,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首先必须解决垃圾分类的难题

垃圾分类: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垃圾分类这个概念的城市,这是世界公认的

1957年7月11号的《北京日报》有篇文章,题目叫做《垃圾要分类收集》

当居民们看到环卫工人把分类箱内的垃圾统统倒进一辆垃圾车运走时,便很自然地对垃圾分类失去了兴趣

  在1994年德国政府和北京市开展合作,帮助北京市建立一套现代化垃圾处理场站

垃圾车运来的生活垃圾先被放置在传送带上,由工人负责挑出大件物品,比如家具或电器

然后垃圾进入一个长11米、直径3米的斜置滚筒,被滚筒上的孔洞分为筛上物和筛下物两类

筛上物先经过磁选选出磁性金属,然后再通过风选,把质量较轻的塑料吹出来单独收集,余下的送去焚烧

筛下物也要先经过磁选,然后进入孔径更细的弹跳筛,这次筛下来的都是直径更小的灰渣,直接送去填埋场

筛上物大都是厨余垃圾,有机物含量40%~60%左右,正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