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是增加土地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的重要途径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权属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和居民点撤并论证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基于GIS的管理系统,以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效率
1 GIS概述 GIS技术简介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是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空间信息系统
GIS技术就是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述,进行各种辅助决策的一种通信技术
2 GIS与现代土地管理的联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土地管理要充分利用高技术,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的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
2.1信息获取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各类与土地相关的信息日趋膨胀,人们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代替常规的三角和导线测量等实现快速测量与定位;可以利用GIS技术的采集功能,将各类现势、历史图文声像资料数字化;可以把卫星遥感技术与GPS技术相结合,促进定位高速自动化和多维分析技术的实用化;可以利用GIS技术辅助遥感数据的解译与提取,提高遥感信息识别的精度和效率;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及WebGIS技术,从其它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等信息拥有者处及时获取相关土地空间或属信息,尤其是最新土地变更情况等
2.2业务办公 现代社会要求准确高效业务办公
实现该要求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网络通信及GIS技术,结合土地管理工作业务流程,建成一个系统内部联网的土地管理系统,和以土地规划管理、用地计划管理、土地审批管理、土地征用管理、土地登记管理、土地价格管理、土地监察管理、土地档案管理等为核心的集GIS与办公自动化为一体的图文办公信息系统,用于辅助日常业务办公,实现土地管理业务数据和图件资料的集成管理、联网图文查询以及项目联网办案
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把大量分散的文本/图形数据变成了系统内共享的综合信息资源,将业务工作流程网络化
各级工作人员均可在各自的办公室内,依据预定的不同权限,查询检索相关资料和业务数据,了解业务进展情况,处理自身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等,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错误,而且有力地支持了窗口式办文和公文督办制度
2.3土地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状况,为政府决策以及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政策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
由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宏观、强、快速、多时相、丰富的综合信息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获取和提取各类专题土地信息
利用航空像片高几何分辨率与卫星影像的高分辨率的融合的复合多源遥感影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此外,通过GIS技术进行土地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利用GPS技术作为主要定位手段的3S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综合运用,还可以更及时、可靠的获取信息以及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辅助决策服务
3 GIS在土地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地籍管理 土地整理项目地籍管理包括对土地权属的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等内容,权属调整是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一项重要且困难的工作
地籍管理系统可以对土地开发整理区内土地的权属、土地利用、土地等级、土地生产能力、地表覆盖、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等各种统计资料及报表等进行管理,并具有查询、漫游、分析和统计功能,为土地开发整理区正常的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服务
3.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就是通过一系列有关影响和指标的评定,确定被土地最适宜的复垦利用方向和最佳复垦模式
叠加分析是GIS最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是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等多因素评价过程的主要辅助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纯数值评价方法,基于GIS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土地评价单元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联结,由计算机来完成复杂的空间分析与计算,极大地提高了评价效率
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如下:①确定评价分类系统,制定适宜性标准
②确定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素
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土地复垦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有土壤条件、土地利用方向、地形地貌及坡度等地形条件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