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住宅的要求已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有房而居,而是对住宅条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种需求的变化给我们的住宅设计带来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如何做出既舒适、安全同时又符合人们精神物质要求且经济实用住宅的设计,以适应住宅市场的变化,满足住宅消费需求,成为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由于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后,各种各样的住宅都用涌现出来
这些住宅无论从建筑的功能、形象以及环境质量上都与以前的住宅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一派大好形势大大地推动了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
但同时,有的为了标新立异,甚至片面追求新奇、与众不同,而影响了使用甚至影响安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本文就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详细阐述了个人的观点,以供大家参考交流
1 不分场合地采用 “错层式” 错层住宅指的是一套住宅内的不同使用功能用房,如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建筑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
其建筑特点是 “静态”与 “动态”相结合,用30公分至60公分的高度差进行空间隔断
形成多个不同标高平面的使用空间和变化的视觉效果错层这种空间处理手法最初是用在小别墅上它们面积较大,布局比较灵活,层数低,结构抗震要求不高
为了使室内空间有些变化,或者在一个大空间中以空间高低的变化来划分出两个或多个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 (如客厅、餐厅等)
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型的要求越来越挑剔,精明的开发商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建房时也越来越把精力注重于居住生活空间的舒适性
因而错层住宅也应运而生
但是错层住宅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场合地滥用,那就欠妥了
小面积户型不应采用错层式
有的住宅,面积不大,100m2 -120m2 左右,客厅、餐厅面积也较小,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即产生了 “垃圾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面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空间显得小气,不能体现错层建筑“空间变化美”的优点
在地震区应避免采用错层式
根据抗震规范要求: 1)在建筑物的整体布置上,应尽量保持体形上的对称和简单,质量和刚度的对称和均匀分布,避免平面上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楼层不应错层
按照上述抗震规范要求,错层住宅的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要相互协调,虽然错层住宅一般体型也较简单,重量、刚度均匀分布,但毕竟它的立面和平面有了变化,故必须深入研究确保工程质量
错层结构与传统结构的受力方式不同,特别是同一楼层的梁、板等受力构件不在同一平面,若错层的高差较大时,必须要使某一个方向的立面连续梁间断成错落连接,形成剪切式构架
这就迫使构件传力不连续性,造成传力线路曲折迂回,在柱接点处产生剪切、旋转,无形中增大了地震能量的输入
不可否认,在建筑住宅错层结构设计中都有抗震结构受力计算并采取抗震加固措施,但是这种抗震结构计算及其加固构件能否经得起设计地震强度的考验,需要历史来证明
在建筑抗震理论远未达到科学严密程度的今天,单靠计算,很难使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因此要着眼于建筑总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把握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续等几个重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才能使设计出的住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2 小面积选用跃层 在多层、高层住宅中,设计跃层式住宅是国内近几年才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一般是在独户式二层住宅中采用,在户内设置楼梯为垂直交通
一般每户在同层内布置房间,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的中间层大量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他功能的要求
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上下使用,许多家庭里有老人、有小孩,这对老人和小孩的活动来说却是建造了障碍
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为追求形式,在多层、高层住宅中间层且每户面积不大的套型做跃层式是不可取的
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不足,存在居住隐患很大
对此建议:多层住宅的顶层可做跃层式住宅,以扩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