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以来,我国对国有企业的优化改革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对经验管理中的工资分配制度也进行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并取得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对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实质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其主要原因则是因为没有对制度系统进行深层次问题的改革和调整,使得国有企业现行的分配制度和企业的产权制度在改革进程上不统一,从而造成其对分配制度的改革只是流于表面
本文就我国现阶段中国有企业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上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建设发展
一、国有企业现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内部存在严重的分配平均主义思想
由于受到过去计划经济的巨大影响,目前,在我国许多的国有企业当中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思想,没有根据工作的性质和劳动的付出强度在工资收入上将经营管理岗位、重要岗位、关键岗位以及普通岗位之间进行区分,严重影响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没有明确确立企业内部分配主体的地位
当前,我国的许多国有企业中都没有将分配主体的地位真正的确立起来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自我国实行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之后,国有企业虽然在内部分配自主权上拥有了较大的自由,但其工资的总额决定权依旧是掌握在我国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手里,工资分配模式依旧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国有企业进行工资总额包干或者工效挂钩的方法
3、 缺乏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对分配行为的规范不严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即:
1)缺乏合理的职工工资资结构,补贴、津贴、奖金等名目过于复杂且比重太大,造成职工的工资外收入部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缺乏规范的销售人员分配行为其分配的透明度不高,并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吃回扣现象
3)管理者在职位消费上的名目繁杂,没有一个合理、规范的定量标准进行控制,在送礼、请客、签单等行为上缺乏规范,存在许多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
4)有些垄断型国有企业的职工个人收入高出其他企业职工太多,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职工工资分配上的极为不合理的现象
5)部分国有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工资拖欠问题,对职工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4、 分配的方法方式单一,跟不上企业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基本工资分配上仍然沿用的是原有的等级工资分配机制,工资的分配同职工的工作业绩和所在岗位的重要性联系不强,没有按照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对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分配,从而不能满足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措施
1、 完善宏观分配调控机制
1)加强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国家要全面的对现行的有关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修订,完善法律中的一些漏洞和缺陷,使其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同时,还要加快对企业工资支付办法条例的制定和颁布,使企业在进行工资分配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此外,还要加大执法的力度,严格劳动监督检查工作
2)转变调控的对象、内容和方式
政府要积极的将原有对工资总量的调控转变为低工资水平的调控,并将原来对工资增长过快的控制转变为确保工资的适度增长,同时,还要将原来对主要工资的分配调控转变为对所有收入的分配调控
2、 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1)调整职工的收入结构,使职工能够平均的享受实物分配、福利收入等,从而实现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货币化、工资化、显性化
同时,将现行的补贴、津贴等的发放并入到岗位工资当中,以提高岗位工资在整个工资结构中的比重
2)根据相关的劳动用工制度,对工资的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建立和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的基本工资分配制度
同时,国有企业还必须尽快的完成对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优化,推行以岗位要素为主体的岗位薪点、岗位绩效、岗位等级等工资制度,探索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工资分配模式,尤其重点要探索和创新以技术成果、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参与的工作分配办法,并且,根据国有企业中人员能上能下以及竞争上岗的原则,使职工工资实现岗变薪变、能增能减
3)企业要保留在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用工制度改革当中节余下的工资总额,并将其作为企业对职工工资进行调整的增量
4)企业在工资的分配办法要做到灵活多样,例如,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