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激励机制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  保护区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现状
在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缺乏社区共建机制,没有充分吸纳当地社区参与,社区居民还未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去,受益也比较少


目前,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的主要形式只是停留在零售些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小吃的阶段,这种游兵散勇式的参与又导致市场管理混乱,个别发生的坑蒙拐骗显现又给游客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

截止2011年,当地社区只有20%——50%的家庭参与了生态旅游,一半以上的家庭没有从中受益

当地社区居民支持、参与生态旅游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 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 可以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祁连山保护区各生态旅游景区偷盗游客财物的案件和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不文明显现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社区居民参与不足,他们不能从保护区生态旅游中获得明显的利益,因此就不能自觉的维护良好的生态旅游市场秩序[2]

只有充分吸纳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保障他们在生态旅游发展中享有的合法权益,才能激发他们维护市场秩序的自觉性,积极杜绝不文明行文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二) 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随着生态旅游发展,游客餐饮、娱乐、购物需求不断增加,在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下,为满足游客需求的新型行业就会兴起,从而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单一的、低水平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向结构合理,利润较大的新型产业结构模式转变

当地社区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单个家庭的收入,还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模式,这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可以拓宽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资金来源
通过吸纳当地社区居民参与,采取当地社区居民入股、劳务参股、设施参股等形式,拓宽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筹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这既可以使当地社区居民从生态旅游中收益,又利于景区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加快景区的建设发展

(四) 可以为生态旅游景区节约建设资金
通过吸纳当地社区居民参与,能丰富景区的旅游资源,并能节约大量的开发建设资金

可以选择景区周边民俗文化保留较好的村落,通过设施参股的形式建成民俗文化村,在保护区东端的景区可以选择药材种植和白牦牛养殖大户,建立药材种植和白牦牛养殖参观区,在保护区西端的景区可以选择马鹿驯养繁殖大户,建立马鹿驯养繁殖参观区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既可以为景区节约大量建设资金,又可以为经营户拓宽产品销路,增加收入

(五) 可以加强民俗文化保护
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民俗文化的价值以经济利益的形式被前所未有的体现了出来

通过吸纳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让他们亲眼目睹民俗文化的巨大价值,真正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就可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

三. 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激励机制构建
(一)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利益
    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动机在于能够从中获得利益,所以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就要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使他们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的经济利益需求得到满足,只有他们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能够持续稳定的在参与和投资生态旅游中获利,才能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中去

 
(二) 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的途径
    灵活确定合作模式,尽可能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的途径

对资金充足的居民,可以采取入股或承包景点经营的模式;对拥有技术或资源的居民,可采取技术或资源入股的模式;对个体专业户,可针对其经营项目,合作建立特色旅游景点

除入股的方式外,还可以吸引具备条件的居民参与住宿接待、发展特色交通、旅游购物以及参与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

(三)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规划和景区管理
在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和各种管理制度时,要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争取居民的认同

做出重大决策时,要号召社区居民集思广益,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休戚相关

在景区日常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居民的参与感,确实做到让社区居民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四) 提供适合个人能力的就业机会,使社区居民个人收益最大化
为保障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营者就要为本地社区居民提供资金、技术或优惠政策支持,确保社区居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在旅游景点建设和旅游服务设施创建过程中,要鼓励居民积极投资,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