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由于长期以来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农村在经济、文化建设水平上一直落后于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农村人对于现代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
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但符合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而且也符合人们对于先进文化的需求
本文以那坡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为背景,介绍了那坡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状况,以及那坡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人才匾乏、服务内容与形式错位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对更好的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1.那坡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那坡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东临靖西县,西北与云南富宁县毗邻,南与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207公里,是广西陆地上边境线最长的县份之一
那坡县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文化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功地打造了黑衣壮民族文化品牌,并且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对当地的旅游、文化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1 那坡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概况
那坡县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现实有干部职工81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10%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民族文化传承展示中心、文化综合执法大队、感驮岩景区管理所及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其中县文化馆馆占地2769平方米,建筑面积1678平方米,用于文艺培训、展览、讲座及流动服务等
近年来每年举办壮族山歌手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达200人次,为那坡壮族山歌手后续有人打下了良好基础
博物馆占地面积2295平方米,建筑面积1678平方米,设有陈列室827.4平方米,主要负责收藏、整理、展示那坡县的文物
图书馆占地面积1048平方米,建筑面积556平方米,馆内藏书量达10万多册,是那坡县图书、报刊收藏、借阅及知识共享的事业单位
1.2 那坡县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效
2010年全县创作文艺作品239件,其中文学作品3件、美术3件、摄影作品184幅、书法作品37幅、戏剧小品3件、音乐5首、曲艺作品2件、舞蹈2件
其中,黑衣壮歌曲《山歌年年唱春光》、《黑山魂》等歌曲参加区内外重大演出中频频获奖
在文物工作方面也取得成效,收集整理文物普查资料100余件,不可移动文物资料61件,其中新发现近代的古墓葬、石刻、古遗址等文物资料24件
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完成撰写《龙合五月五花炮节》、坡红彝《祈雨节》、那桑采集北路壮剧等口传资料
普查了德隆乡壮族民间故事、葬事、民俗项目资料
2. 那坡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存在的问题
2.1 从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人才匾乏、投入经费较少
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学历构成可以看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仅占少部分,说明文化专业人才匾乏,发展不平衡,业务人员的文化水平素质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繁荣发展
并且个别单位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经费投入少,未形成完善的激励政策和机制,使得文化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2.2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利用较少
近几年那坡县少数民族的文艺创作都有一定数量作品,并且在演出中获奖
如由专业人员创作的《黑山魂》、《月琴弹唱》、《苗族山歌》、《木叶诉请》等节目,在市级和自治区文艺展演和比赛中受到过相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但从总的数量上看,壮族民歌较多,而苗、瑶、彝族的文艺创作作品相对较少
由于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重视不够,挖掘资料少,因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3. 那坡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培育市场主体,实现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植文化龙头企业,逐步发展传媒、体育、文艺演出、文化旅游、文化娱乐、等重点文化产业
3.2加大文化品牌的扶持力度
成立那坡黑衣壮“尼的呀”文化保护基金,用于那坡黑衣壮“尼的呀”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推介及民间传承人、艺人的补贴等,同时为解决黑衣壮“尼的呀”文化人才断层的问题,向重点艺术院校定向招收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3.3引进新的人才,加强艺术人才的培养
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在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的同时,根据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