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大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助于他们学会爱,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大学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不可具有的功能和效果,是高等教育完成其培养高素质人才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一、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教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它是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人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永恒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存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要唤起大学生的识恩、知恩、报恩的美好人性,引导大学生养成感恩的良好习惯,从而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更离不开道德教育及感恩教育

因此,感恩教育应包括识恩、感恩和报恩三个环节

二、感恩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对社会的感恩和回报是坚持以人为本,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和谐性

感恩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十分密切

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感恩教育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
三、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1.树立牢固的感恩意识
2.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感恩不是庸俗的私情义气,不是市场的等价交换,感恩意识要适度

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它更是一种责任、自立和自尊意识,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在给大学生的感恩观念中,一定要加以指导,要有正确、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意识,既要懂得知恩图报,又要适度而行

2、营造良好的家庭感恩环境
父母在孩子的成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的氛围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深刻影响着孩子性格发展


首先,要强化家庭育人的功能
在针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家庭应该做到第一,感恩倡孝

孝是人类自然本真的情感,子女对父母的养育感恩图报的孝亲之情,是孝养的情感基础


其次,亲子互动,营造家庭情感教育

3.营造学校感恩教育新观念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项内容,而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感恩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

学校要有意识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形成


(1)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奋进的校园精神

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前提,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教育、感染和熏陶关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

校风、校训和校歌是校园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校风是一个学校全体教师生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为了给师生营造一个求实、奋进的学习环境,就必须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校风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象征,有着营造学校灵魂的作用校训是一种召唤、一种要求、更是一种教育导向

好的校风和校训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熏陶和启迪,对于弘扬学校精神和凝聚师生力量有关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实现“三位一体”感恩教育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采取“三位一体”感恩教育模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受教育的目的,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部门的明德育人,学科教学的教书育人,管理部门的管理育人三者结合,构成“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模式


(3)体谅模式在感恩教育中的运用

体谅模式认为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人际意识;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体谅模式强调课堂气氛和老师的表率作用,因此我们得出老师最好的感恩教育就是自己懂得感恩、懂得报恩

老师在感恩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4.建立感恩教育良性循环体系
学校、家庭、社会通过良性互动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完善人格、健康发展,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感恩教育也一样,不能只局限在学校,必须通过加强学校同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借以形成德育的社会整体力量,形成互动发展,构造整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如图4.1)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