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地影响
知识与技术创新、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一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1.利用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并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同时,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以及不可再生的生产性资源产品
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新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同时,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技术,通过学习模仿,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开发出自己新的产品和技术,从而提升和优化我国进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的不断升级
2.促进多样化的出口产品结构的形成
我国中西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发展劳动对资本替代弹性较大的产业的产品,比如小型机电产品、运输工具和小型机用电器等
另外,比较优势也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中起作用
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本、知识要素比较充裕,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新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从高新技术产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环节逐步向设计、开发环节过渡
3.不断提升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进一步扩大生产型资源产品的进口,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力度,充分利用进口资源的有效供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进口的“推力”和出口的“拉力”,发挥外贸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构建以出养进、以进带出的进出口良性互动机制,为未来高新技术产品提供要素和技术支持,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可持续发展
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加大资源与环境压力
中国现在仍以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
在资源大量消耗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而中国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处理方法也加重了环境负担
资源的超负荷消耗、与环境的大幅度透支,已成为中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工业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差距也较大,产业创新能力趋势在逐步下降
问题关键在于中国研发类资金投入份额过小,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占有的规模不成正比
从中国研发队伍整体能力严重萎缩的趋势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创新能力会进一步减弱
中国服务业的严重落后也是产业内部结构水平低下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对于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生活服务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具体体现在科技开发、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服务及物流产业
只有增强生活服务业品质,才可以根本解决内部构低水平低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产业结构的策略分析
1.加速技术贸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进一步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加大技术贸易的比重,通过技术贸易,逐步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比重,在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同时,逐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创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好体制条件
从实际上说来,市场机制是提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强大动力
重点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使企业尽快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解决各级政府“分灶吃饭”、产业发展多层次决策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学院,改革就业和分配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产业政策和利率等经济杠杆的间接调控作用,加强政府的监督、检查、服务功能
3.努力营造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