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
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关系到能否科学、准确地来评价乡村旅游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它是构建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基础,但是目前对于该概念的界定方面,国内外的学者尚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94)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1]

西班牙学者Gilbert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2]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由于乡村旅游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国内外学者对于乡村旅游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定义方式,但是,基本上都认为乡村性(Rurality)使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差异性,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显著标志,是也乡村旅游的核心[3]

二.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借助于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自然风光,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的一种旅游模式

通常,农家乐的成本较低,消费不高,可以满足城市居民放松心情的需要,因此受到了很多城市居民的喜欢

农家乐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旅游、加快农业市场的进程、调整产业结构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农家乐也成为了农村居民了解信息的新窗口,是城乡互动的新桥梁,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是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措施

农家乐这种旅游形式以消费合理,价格实惠作为主要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参与

(二)民俗风情模式
即以乡村的民俗文化为特色,利用当地民族宗教、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歌舞、民族特色节日,开展民族文化旅游

如东北地区满族村寨,满族先民于四千年前聚居在今长白山地区,在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从此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满洲族,简称满族

满族传统民居多为三合和四合院,代表服饰为旗袍,常见的礼仪有“请安”“打千”

在例如朝鲜族,朝鲜族在吉林省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喜欢体育运动,有踢足球、摔跤、压跳板、荡秋千等,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村寨,以其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三)农业观光园模式
农业观光园是各地、市、城郊及乡镇结合自己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相结合,从而建立的具有一定面积的农业示范园

这些园区内,主要栽植果树、蔬菜和花木,在整体的园区设计方面遵循现代园林的规划原则,有些还设置了娱乐项目

目前,城镇居民所面对的环境日益收到污染,于是,他们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安静的生活

每逢周末或者是假期,城市居民就会前往这些观光园来领略大自然和田园生活

三.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说,国家传统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约有70%在乡村而且国民旅游消费正从观光为主,转向观光度假与专项旅游的新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

2011年国家继续加大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写了《乡村旅游服务指南》《乡村旅游发展经典案例》

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化倾向明显,没有突出“乡村性”
乡村性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特征是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与乡村的环境差异是导致城市居民参加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

然而乡村旅游的从业者对于这一点上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乡村旅游在建设上普遍存在“城市化”倾向,不合时宜、不协调的现代建筑破坏了乡村特有的自然环境

(二)旅游经营不规范,接待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为农户自身经营,管理上有很多不规范的表现

国家和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乡村旅游市场;在旅游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没有一定的审核标准,盲目发展

价格不合理,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经营者随意定价,有的价格过高,甚至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宰客现象,这给游客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从业人员的素质较差;在实际的乡村旅游中,其多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些人多位当地的村民,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村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而且开发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也没有意识对从业者进行有效的培训,导致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不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