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职财会专业经济学课程的现状
当前,经济学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常识
很多中职学校意识到经济学基础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也逐渐开设了这门课
笔者任教的学校也于三年前开始在财会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并尝试在其他专业开设此课程
在财会专业开设这门课,普及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讲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个人理财知识,如利息、投资、股票、债券和汇率等内容
从目前的情况看,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于会计制度、资本的时间价值、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有简单的认知
但存在问题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学生在经济学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障碍,感觉晦涩难懂,实际应用价值不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所以总体而言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十分理想
二、经济学基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分析学生素质之余,更多的要从教学方面找原因
(一)中职教材匮乏
经济学基础在国内还属于年轻学科,国内成熟的与高职教育吻合的经济学教材尚在开发当中,针对中职教育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校本教材的开发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要求高,源于生活实践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案例素材在教材中又很少见
这些都在客观上给课程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
(二)教师教学上的不足
1、重理论,与现实联系不够
很多任课教师认为财会专业学生素质较高,在授课内容上理论讲得太多太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很好的结合,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实际
很多教师对财会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估计过于乐观,模型推理讲得过多,导致学生不易理解,产生畏难情绪
大多数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 即使记住一些原理和结论,也难以将理论运用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这于开设这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相背离
2、教学模式传统
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 课程的教学往往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也调动不起课堂气氛
三、探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项目导向教学法
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是在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提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具体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学习、探索与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补充一些与理论相吻合的现实案例资料,通过案例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当然这些案例要时时更新
让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了解理论可以怎样应用及如何应用,使学生在理解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当然,项目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自己能深刻理解理论并思考现实生活,积累素材,设计合适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双主体教学法
相当于“填鸭式”而言的,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的自主参与性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怎样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配置的学科,要想学好经济学,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大多数中职生只有初中的数学水平,要想学好经济学怎么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只要求他们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就足够了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效果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围绕某理论,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题目, 让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小组形式发言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又不能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毕竟中职生的能力有限
在这过程中,教师依然要全程跟踪辅导,时时提点,增加学生信心
3、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理论,学生大概了解后,通过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模拟活动来巩固理论知识,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
经济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采取情景模拟式的教学很合适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教师则是通过为学生设计相关情境,提供相应资料,引导其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结论或结果
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体会和运用理论和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