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如何真正地在造价、质量、工期以及社会信誉诸多方面体现综合竞争,对业主方来说,不仅重视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关键把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投资控制上,这是工程造价行业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也是改变和完善现行招投标办法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确立二个观念 1、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工程造价的关键和重点
长期以来,设计单位管理人员也把精力集中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上,中标价和结算的审核非常敏感,而由于设计人员不是尽心尽责,造成的投资追加,造成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却不予觉察和重视,设计概算的编制流于形式,不少地方仅作为设计收费的依据
因此,要控制投资,必须加强设计阶段的经济比价、经济分析和经济论证工作,健全与加强设计经济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设计经济责任奖罚制度,技术方案的决策和确定,要先算帐后绘图,以经济指导设计,用经济能动地影响设计
同时,设计工作要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使设计单位有充足的时间严格把关,精心设计、杜绝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现象,避免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
2、现行计价制度对工程招标的评标原则和办法的确定来说,难以起到鼓励竞争优胜劣汰的积极作用
现行的招标投标,无论采取的是总价招标还是工程量清单招标,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程标底及报价的主要性和准确性,这种办法对业主来说往往是满意的,但也制造了许多因报价口径不一,标底差错、保守而误将有相当竞争力的投标单位废弃“冤假错案”,即使对规模较大、施工技术复杂、施工措施方案选择性大的工程,投标单位也只能把注意力从实力竞争误导到标价靠拢标底的“预算竞争”的竞争上来,甚至出现串通泄标、哄抬标价的不良现象,采取工程量清单招标虽然淡化标底的敏感性,避免了编标单位和投标企业工程量计算口径上的差别,以单一材料分析费用汇总来确定决策报价,致使标价的竞争上难分伯仲,施工方案竞争往往也是落入俗套,各有千秋,最终就形成了以实绩信誉作为评标定标的核心依据
这种在报价幅度限制在-4%以内加框框的做法,是不利于建筑业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的
二、推选三种做法 1、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建设工程设计招投标 工程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建设工程项目实物形象,更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在75%左右,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5%,而在施工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可能性仅为5%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变传统的工程设计人员只重设计技术和产值,不重视设计产品的经济性,忽视设计中经济指标和工程成本控制,改变设计凭主观、凭经验造成“验肥梁、胖柱、深基础”的消费和不顾客观条件片面追求“新、异、难”给业主带来投资缺口
因此,先通过设计招投标,强化设计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可以一方面扩大了设计方案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投标主在竞争中中自觉按照国家关于节约用地、切合实际、美观适用、技术先进、造型新颖以及选用新型建材和设备的方案政策,同时也使设计人员树立经济观点,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注意造型别致美观,造价经济合理
2、提倡和推广限额设计 长期以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忽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一定程序上造成了建设单位注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设计概算编制流于形式,设计概算超估算时有发生,造成了敞口花钱,投资无底洞
推广限额设计,就是设计人员在限定的投资额度内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层层限额,使设计人员在发挥创造力的同时,充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多方案比较,使其既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又使造价合理
同时,限额设计的推广,还有利于增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责任感和经济意识,有利于纠正设计人员“出了问题找自己,多花钱找国家”的错误认识,改变设计人员设计过于保守,随意加大安全系数,增加钢筋含量,提高砼强度和砂浆标号,工程施工和预算人员予先不了解工程设计中各种关系和问题,提不出合理化建议,单纯成了设计产品量化指标的机械反映,而推广限额设计以后象天津火车站等工程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条件下技术先进,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因地制宜,逐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