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服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主要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服务的输出与输入
简单地说,就是将教育资源这种无形商品视同有形商品进行跨国交换
教育服务是商业性和市场化的教育活动,当提供和接受教育服务的双方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就构成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
一、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境外消费是指在一成员国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国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主要是指一方国家公民到另一国去留学进修和接受外国留学生等比如一国人员到他国的学校或科研机构留学、进修与学术访问等
据我国教育部有关留学生数据,2012年共计接收32.83万名外国留学人员
(以上数据均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比上一年增加35,719人,增长比例为12.21%
出国留学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规模达到39.96万人,较上一年增加5.90万人,增长了17.63%
(二)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
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其他任何成员方境内建立商业实体提供服务
主要指一方国家的教育机构到另一国去开设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培训等活动
比如一国企业到他国开办培训机构;一国高校到海外设立分校或与东道国的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其中合作办学是主流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各国教育机构纷纷来我国寻求合作办学
我国教育机构已经意识到境外办学不仅可以实现教育服务贸易出口,还可以极大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孔子学院就是中外合作教育机构的典例,据2010年10月前教育部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在世界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达36万人
(三)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
跨境交付指一成员国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国提供服务,这种服务借助于光缆、卫星传输等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服务(如视听、金融信息等)
主要是跨国远程教育、网络大学、虚拟大学和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
近年来,我国也认识到了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对这方面的发展也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支持
教育部在2003年下半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支持北大、清华等35所大学建立示范性软件学院,每个学院获得3000万元用于教育服务可跨境交付的软件开发
与此同时,国内商业界也纷纷介入远程教育
作为国内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也宣布全面进入中国远程教育
目前,东方卫星、南方卫星、清华永新等公司也都介入了远程教育市场
一些高校如北大、清华、中山大学等也开办了网上大学
(四)自然人流动(presence of national persons)
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自然人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的服务,其特点是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并暂时居住在服务消费国
比如一国公民到另一国从事专业教育教学、培训、策划管理等工作
2004年3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实施办法》,鼓励我国专家出国任教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在42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244个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参加考试人数达到7.3万
有143名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在80个国家和地区任教,并向3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1050名
截至2009年,我国共向世界109个国家派出了约2500名汉语教师,并向71个国家派出了约2200名志愿者教师
二、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服务贸易存在明显的逆差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总体上存在很大的贸易逆差,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达到29.2611万人,我国出国留学生总数为33.97万,我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作出的贡献,至少在44亿美元以上,这还没有把我国境内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费用和在我国任教的外籍教师收入所产生的贸易额计算在内
因此与近34万人出国的外汇总流出相比,外汇的流入比重显得微不足道,存在着巨大的逆差
(二)教育立法严重滞后
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制定教育法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教育服务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教育立法的进度,国家先先后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实施办法》,《高等学校赴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等法规,并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