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它是商业银行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实践证明,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改善和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已经成为银行生存发展的首要的、基础的条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且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⑴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没有覆盖全部岗位,即没有遵守内部控制的全面目源则
当前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工具运用较以往频繁,也出现了很多新兴业务,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上对账等
部分商业银行未将这些业务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⑵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部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严谨完善,但缺少日常有力的执行,如授权流于形式、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等
如果银行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走过场,那么内部控制就起不到任何防范风险的作用
(二)控制环境限制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着重业务层面轻企业层面,重控制措施运用轻控制机制构建的倾向
因此,尽管部分企业具体业务控制流程优化程度较高,但企业层面内部控制仍存在严重缺陷,影响了内部控制整体效果的发挥
而在监督体系中,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也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⑴忽视资产质量和效益,仅将重点放在规模扩张
近年来商业银行基本遵循着粗放型经营模式,具体表现为资产和业务品种虽不断曾加,但收益质量却趋于下降,如违规发放贷款,致使银行贷款形成不良,使得银行收益下降,风险增加
⑵对贷款缺乏科学评估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审查不规范,贷款核查不严密,容易造成对担保抵押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出现贷款用途不合格,甚至冒名贷款的清况,且贷后管理也不到位,风险意识不强,使得贷后评价工作开展不理想
由于缺少风险评估机制,银行内部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于其业务发展速度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基础
加强内控的原动力应来源于企业自身,内部环境是直接造成各企业内部控制形式和内容差异的根本原因
因此,商业银行应优化公司治理机构,完善组织结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培育健康有力的内部控制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二)构建良好的风险评估系统
商业银行应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分析风险,以对风险做出合理的规避、承受、降低等决策
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构,完善评级方法,加强风险评估技术的计量与应用,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并针对性地开展控制活动
(三)健全控制活动子系统控制活动子系统的健全有效是实现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关键商业银行控制活动子系统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也是实施内剖控制的具体过程
只有健全控制活动的子系统,才能遵循全面性原则,将所有业务活动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
健全控制活动子系统的主要措施有:梳理业务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制度;实行严格的物品管理制度
(四)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信息技术正在从产品的信息含量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两个方面迫使企业在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企业需要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完善内部稽核制度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是实现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保障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稽核的独立性,提高审计部门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各单位的具体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使内部审计稽核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
(六)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加大检查力度,明确责任员工的素质与操守是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
由于各项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终归者必须由人去做,因此人是内部控制的主体
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核心在于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