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最大的资源是人力资源,高技能操作水平的员工能够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对于技能操作人员占主体的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提高员工的技能操作水平,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企业技能操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1.1 加强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培训
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采取脱产、半脱产、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及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对现有高级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知识的综合培训
鼓励职工“一专多能”,学习相关专业,掌握第二技能,岗位成才
通过开展高级工培训,加快其知识化进程,提高掌握智能化设备、关键技术、解决处理技术难题的能力
1.2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带徒”制度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高技能人才与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中、高级工签订师带徒协议,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
将其掌握的关键操作技术、处理解决工艺难题等技能、技艺、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加快年轻后备技能人才的成长,为企业储备一大批可接替的后备技能人才
对承担带徒任务的“名师”,企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1.3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培养
对少数优秀高技能人才,针对本人专业方向和知识技能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重点培养,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培养渠道
有条件的送其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高校甚至国外进行本专业或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学习的机会和途径
对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和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其压担子,承担企业重大技术项目的开发、推广、革新,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2 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探索以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理论知识考试与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职业技能鉴定新模式
在工程施工、机械加工等部分生产结果型的技术工种中进行试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3 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
3.1 加强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
在加强高级工、技师培训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工种范围,增加考评数量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突破学历、资历、年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继续实行少数优秀操作人员提前年限参加技师、高级技师鉴定的政策
3.2 坚持技能竞赛制度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的基础上,规范化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把竞赛与生产建设、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技术交流等紧密结合,通过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培养选拔各级技术能手
3.3 坚持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
通过评选表彰,切实把在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中创造或总结出的先进操作技术方法、发明创造和国家专利,以及在传授技艺、培养青年工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技能人才选拔出来,给予相应的待遇,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职工钻研技术,成为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3.4 建立关键技能带头人制度
在主要生产技术工种(职业、专业)的技师、高级技师中,按标准、比例和程序选拔、评选关键技能带头人,享受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同等待遇
4 加强基础建设?
4.1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
逐步加大投入,注重质量和特色,满足企业和个人培训需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注重配备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先进仪器设备,开发模拟仿真系统、远程培训系统,使技能人才培训始终站在技术工艺前沿
?
4.2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和市场需求,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双师型”培训教师队伍
建立主体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由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培训项目选聘
4.3 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各单位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重点保证技师轮训、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等费用
5 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
5.1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基本工资制度
高技能人才实行由岗技工资、工龄津贴、上岗津贴和奖金构成的工资制度
对受聘技师、高级技师实行津贴制度
使高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在收入分配上享有同等待遇,并逐步与社会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
同时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