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进高校财务会计制度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形成了学科种类繁多、办学模式多元化的高等学校教育系统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等院校办学理念的先进化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高等院校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更加繁杂

这就对大学特别是高校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
一、改进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意义
  伴随大学的迅猛发展,大学的财务会计工作也引起了学校的重视

高校会计是对学校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明确、计量、记载、汇报的过程

高效的会计核算,可以提升大学的资金利用率,并向外界提供可靠性高的会计信息,对强化和改良大学的财务管理状况、规范大学的各类业务活动、完善大学的财务监管体制,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是,目前高校的财务会计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下文将提出改进措施

?
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进研究
  
  (一)应收账款备抵账户的改进
  目前,对于学生的学杂费和住宿费并未利用应收应付制来核算,而是继续使用现金制来核算,高校只有在收到学生的学杂费和住宿费时才同意归纳到教育事业收入项目中

为了更加精确地核算学生的学杂费、住宿费,更明晰地反映应收学杂费、住宿费和予以减少和免除的学杂费、住宿费收入情况,笔者建议高校的会计体制应增添“应收学杂费”、“应收住宿费”、“坏账准备”等项目

与此同时,可依据学生种类设立二级明细项目,以更为精准的反映“全日制”、“自考”、“业余”等不同的学杂费、住宿费信息,做到科学反映、如实反映

  (二)高校应采用对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的方式完善会计制度
  每月月末可以依照各类固定资产的余额按比率计提折旧,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有净值,从而精确、客观地提供会计信息,最优化配备固定资产,更好地搞好教学、科研,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质量

  (三)修正会计基础
  逐渐转变成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高校归根结底是隶属事业单位的,自身所有的公益性质没有变更也无法变更,所以不适合采用和企业相同的权责发生制,在某些领域还应坚持收付实现制

  (四)拓宽和延展会计目标的范畴,增加高校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
  例如:高校的各类资产的捐献者,应了解捐献资金或物资的利用状况;或者是高校的债权人、银行等应了解高校贷款的使用方向和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等

从而拓展会计目标的范畴,增加需求主体

  (五)普及财务分析制度
  高效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要对高校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就应促进财务分析制度的普及

财务分析内容包含高校事业拓展和预算执行、资产利用管理、基金变更等等,为了使分析工作真正起到管控费用的作用,高校应依照主管机构的规定和要求,依据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对财务情况和运行结果进行解析和评估,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完善财务报告分析系统

  (六)引入全方位的资产价值计量属性
  当前,高校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对资产、负债进行计量,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势是较为客观、操作简单、可执行性强

但是,由于货币升值等大环境的原因导致历史成本计价法不准确,不能如实反映资产价值,因此采用资产价值计量显得十分重要

同时参照上文提出的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措施,也为了更为精确地核算资产减值准备金,笔者建议,高校应引进全方位的资产机制计量属性,包含公允市价等等,以科学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入的资产价值

  (七)健全财务报告系统
  财务报告系统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信息的可信度

伴随高校逐渐市场化,与其有关的信息使用人也对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提供可信度高的财务报告是高校会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状况,笔者提出意见如下:
  1.应在大学会计信息披露系统中增添管理层讨论和解析板块,对上一年度本校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情况进行归纳,并对财务状况的关键性变化进行阐述

比如:阐述新增加的大额资产及长时期负债活动的改变;并对下一年度的学校经营管理状况进行预测,解析可能遭遇的财务风险并提出应对举措

  2.遵照大学信息公开法则,在高校的财务报告系统中增添信息公开体制,明确大学应披露的有关财务信息以及披露方法、途径

积极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增加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以接受相关机构和群众的监督

另外,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