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神经病诊断学》立足于诊断思维与诊断技术,从开阔的视野阐述神经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旨在培育诊断基本功,使临床诊断有序化和规范化。正确的诊断总是以临床事实为依据,以神经科学理论为准绳,以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书中强调从实际出发,坚持和把握全面、整体观点,通盘考虑,实事求是,具体病情具体对待。
《神经病诊断学》内容力求全面、深入,重点突出,形式不拘一格,简明扼要,集严谨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从而便于临床医师掌握、运用,提高其诊断质量与水平,以满足防治神经病的需要。
作者介绍:郑建仲第一军医大学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田时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文职一级(中将军衔),从事神经病学的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多年,对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中风、偏头痛、痴呆、癫痫、震颤性麻痹等均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对正天丸、雷公丸、补阳还王丹、镇眩汤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
目前正在进行脑血管疾病、偏头痛、癫痫、痴呆、震颤麻痹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内容截图:第一章病史采集1一、病史采集的重要性1二、神经系疾病中常见症状的询问重点1第二章神经系检查法3第一节意识状态3第二节精神状奋3一、一般仪表与行为3二、智能3三、情感3四、思维内容异常3第三节失语症4一、失语症的分类及临床表现4二、失语症的检查法6三、失语症恢复的经过6第四节构音困难7一、上运动神经元损害7二、基底节的损害7三、小脑损害7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7五、言语肌的损害7第五节失用症及失认症8一、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与大脑半球的关系8二、失用症和失认症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法9第六节颅骨及脊柱10一、颅骨的检查10二、脊柱的检查12第七节脑神经12一、嗅神经(I)12二、视神经(II)13
三、动眼神经(III)、滑车神经(Iv)、外展神经(VI)、眼交感神经
15四、三叉神经(V)15五、面神经(ⅥI)17六、位听神经(VIII)18七、舌咽神经(Ix)、迷走神经(X)22八、副神经(Ⅺ)25九、舌下神经(XII)25第八节感觉系26一、浅感觉26二、深感觉26三、复合感觉26第九节运动系26一、肌肉营养26二、肌张力26三、肌伸展性26四、随意运动与肌力27五、共济运动42六、不自主运动46七、姿势、步态及足型47第十节反射50一、概述51二、浅反射52三、深反射55四、逆转反射55五、病理反射58六、阵挛61七、脊髓自动反射61八、脑膜刺激征62九、小儿反射的检查64第十一节植物神经系67一、一般检查67二、植物神经反射67第十二节日常进行的神经系检查法68第十三节神经系检查记录法69第三章昏迷病人的神经系检查法72一、确定意识障碍及其程度72二、昏爨病人的诊断检查步骤73三、昏迷病人的病史73四、体格检查74五、辅助检查76第四章辅助检查83第一节脑脊液的检查83一、脑脊液的采取83二、脑脊液的检查内容84第二节神经系X线检查88一、头颅平片检查88二、脑血管造影92三、气脑造影和脑室造影98四、脊髓X线检查108第三节脑电图检查109一、描记技术109二、脑电图图形的频率、波幅和波型112三、正常脑电图114四、异常脑电图115五、睡眠与意识障碍脑电图117六、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电图118七、癫痫的脑电图125八、颅脑外伤126九、脑血管疾病12e十、颅内炎症和脑病的脑电图128第四节脑电阻图129一、原理129二、检查方法130三、脑电阻图分析130四、机能试验133五、临床应用133第五节颅脑超声波捡查134一、超声诊断的原理134二、颅脑超声探测的方法135三、正常脑超声图135四、异常脑超声图136五、脑超声探测在神经科疾病中的应用137第六节神经系放射性同位素检查138一、原理138二、方法138三、正常脑扫描图138四、异常脑扫描图139第七节肌电图检查141一、正常肌电图141二、异常肌电图142三、肌电图的临床诊断143第八节电诊断144一、神经和肌肉的电兴奋检查144二、时间一强度曲线145第九节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诊断146一、肿瘤CT诊断148二、脑血管病CT诊断147三、颅脑损伤CT诊断148第十节磁共振成像(MRI)诊断149一、脑的磁共振成像诊断149二、脊柱和脊髓磁共振成像检查151第十一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52第十二节大脑诱发电位152第五章脑神经病变的诊断154第一节脑神经的概述154第二节嗅神经(I)158一、嗅觉的传导路158二、嗅神经病变的症状159第三节视神经(Ⅱ)159一、视觉传导路159二、视神经病变的症状159第四节动眼(Ⅲ)、滑车(Ⅳ)和外展(Ⅵ)神经及眼交感神经164一、眼组脑神经传导路164二、眼部肌群与神经支配168三、某个眼肌瘫痪引起的症状168四、眼外肌麻痹的诊断要点168五、中枢性与末梢性眼肌麻痹的鉴别诊断170六、脑干病变伴有眼症状170七、大脑和桥脑病变所致的同向侧视运动障碍的鉴别诊断170八、核间性眼肌麻痹.172九、先天性和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鉴别诊断173十、各种综合征所产生的眼球运动神经障碍173十一、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174十二、陶鲁沙一亨特综合征176十三、眼球震颤176十四、瞳孔异常的诊断176十五、何纳综合征178十六、交感神经刺激综合征179十七、强直性(Adie)瞳孔179十八、阿一罗瞳孔181十九、反阿一罗瞳孔181二十、Marcus-Gunn瞳孔现象181二十一、头部外伤的眼症状181第五节三叉神经(V)183一、三叉神经的通路与分布183二、三叉神经病变的症状186三、三叉神经痛187四、三叉神经带状疱疹187五、岩骨尖(Gradenigo)综合征189六、耳颞神经(Frey)综合征189七、放射性头痛189八、三叉神经旁(Raeder)综合征190九、蝶腭神经节(sluder)综合征190第六节面神经(Ⅷ)190一、面神经的通路与分布190二、面神经病变的症状194三、面肌痉挛196四、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RamsayHunt征)196第七节位听神经(VⅢ)196一、位听神经的通路196二、位听神经病变的症状198三、小脑桥脑角综合征203四、耳鸣、耳聋、眩晕(Lermoyez)综合征204五、良性再发性(偏头痛性)眩晕症204六、内耳眩晕病(Meniere病)205第八节
后组脑神经[舌咽神经(IX)、迷走神经(x)、副神经(xI)、舌下神经(xⅡ)]206
一、后组脑神经(IX、X、XI、xrI脑神经)的遁路与分布206二、后组脑神经(IX、X、XI、XII脑神经)病变的症状210三、后组脑神经(IX、X、XI、XII脑神经)病变的综合征214四、脑神经综合征新的分类与主要综合征216五、鼻咽部肿瘤的扩展与脑神经症状216第九节脑神经麻痹的原因217第六章感觉系病变的诊断218第一节感觉的解剖生理218一、感觉的种类218二、感觉传导路218三、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229第二节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223一、感觉障碍的性质223二、牵涉性疼痛(Head过敏带)223三、灼性神经痛223四、浅感觉分离223五、常见疼痛综合征225第三节感觉系病交的定位诊断241一、皮质型241二、内囊型241三、丘脑型241四、脑干型242五、脊髓型242六、周围神经型245第七章运动系病变的诊断249第一节锥体系249一、传导路249二、镑体束纤维在中枢神经系中各部位的排列251三、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症状252四、锥体系病变的定位诊断253五、从瘫痪的分布分析病变部位与疾病原因255第二节锥体外系256一、锥体外系的解剖生理256二、锥体外系病变的症状259三、锥体外系病变的综合征262第三节小脑系268一、小脑的解剖生理268二、小脑病变的症状271三、运动失调症278第八章大脑半球病变的诊断276第一节大脑半球的解剖生理276一、大脑的形态与结构276二、内囊、外囊和极外囊276第二节大脑半球病变的症状280一、大脑半球各部位病变的临床表现280二、癫痫发作282三、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288四、痴呆288五、多神经炎性精神病293第九章间脑病变的诊断294第一节闽脑的解剖生理294一、间脑的形态和结构294二、间脑的神经纤维联系296三、丘脑下部的功能296四、丘脑的功能297第二节问脑病变的症状297一、间脑各部位病变的临床表现297二、各种肥胖病的鉴别诊断297第十章垂体病变的诊断299第一节垂体的解剖生理299一、垂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关系299二、垂体中有内分泌功能的部分300第二节垂体病变的症状300一、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减少的症状300二、垂体及其附近的病变的临床表现301第十一章脑千病变的诊断303第一节脑干的解剖生理303一、脑干的形态与结构303二、脑神经核在脑干内部的排列306三、脑干的传导柬306四、呼吸中枢与循环中枢306五、脑干的重要反射308第二节脑干病交的症状及综合征309一、脑干病变的一般症状309二、常见的脑干综合征312三、脑干髓内、髓外病变的鉴别诊断312四、脑疝312五、天幕上和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引起脑干功能障碍329六、枕大孔区综合征330七、闭锁综合征331八、脑死亡332第十二章边缘系与网状结构病变的诊断333第一节边缘系333一、边缘系的解剖生理333二、边缘系病变的症状336第二节网状结构337一、网状结构的解剖生理337二、网状结构病变的症状339第十三章脊髓病变的诊断340第一节脊髓的解剖生理340一、脊髓的形态与结构340二、脊髓节段与脊椎的关系342三、脊髓内的上行、下行及上行与下行传导束343四、脊髓内运动及感觉纤维的排列344五、脊髓节段与运动功能的关系344六、脊髓侧角(交感神经中枢)与体表的关系345第二节脊髓病变的症状及综合征345一、脊髓瘫痪345二、脊髓各部位病变的症状345三、脊髓圆锥与马尾病变的鉴别诊断346四、脊髓的完全横断与部分横断的鉴别诊断355五、脊髓内与脊髓外肿瘤的鉴别诊断355六、脊髓硬膜内与脊髓硬膜外病变的鉴别诊断355第十四章脊神经病变的诊断356第一节脊神经的解剖生理356一、脊神经的组成356二、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及结构356三、脊神经后支分布356四、,脊神经前支分布356五、关节运动的脊髓节段中枢362第二节脊神经病变的症状362一、一般表现362二、脊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863三、三种神经外伤的区别364四、末梢神经肥厚364第十五章植物神经病变的诊断367第一节植物神经系的解剖生理367一、植物神经的中枢367二、交感神经367三、主要内脏和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369四、主要内脏和血管的副交感神经支配369五、节段性交感神经支配369六、内脏传入神经369七、膀胱的神经支配371八、直肠与肛门的神经支配373九、植物神经的功能373第二节植物神经病变的症状373一、血管神经症373二、瞳孔的植物神经病变375三、面偏侧萎缩症375四、巨结肠症375五、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375六、神经原性膀胱376第十六章脑与脊髓的血管病变的诊断379第一节脑与脊髓的血管解剖379一、中枢神经系的动脉支配原则379二、中枢神经系的动脉380三、中枢神经系的静脉390四、中枢神经系局部的血液供应395五、脑动脉的侧支循环403第二节脑血管病变的症状403一、脑血管综合征403二、脑出血的部位404三、脑血管疾病的眼症状410四、脑血管疾病的检查413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病变的脑脊液改变及循环障碍——脑积水414第一节解剖生理414一、脑膜414二、脑室414三、脑脊液的量、生成、循环、吸收及功能414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病变的脑脊液改变及循环障碍——脑积水416一、中枢神经系病变的脑脊液改变416二、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419第十八章肌病的诊断420第一节肌肉的解剖生理与生化420一、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与生化420二、骨骼肌的收缩功能422三、运动单位422四、前角细胞、神经丛、周围神经支配的肌肉的不同组合422第二节肌病的诊断423一、肌病的分类423二、周期性麻痹423三、重症肌无力427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429五、良性先天性肌病429六、肌强直症430七、多发性肌爽与皮肌炎432八、肌萎缩的鉴别诊断433第十九章神经系疾病的定性诊断438第一节遗传和家族性病变438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及其遗传方式、临床特征438二、伴有神经精神异常的先天性代谢异常性疾病的临床特征439第二节外伤442一、颅脑外伤442二、脊髓外伤444三、周围神经损伤444第三节炎症444一、脑膜炎444二、脑炎444三、蛛网膜炎,451四、多发性神经病(或炎症)451五、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451六、艾滋病(AIDS)的神经系统损害453第四节肿瘤(包括转移癌瘤)455一、神经肿瘤的分类与鉴别诊断455二、转移性脑癌瘤459三、非转移性癌性神经疾病460四、脑瘤的精神障碍461第五节脑血管疾病462一、脑血管疾病的分类462二、常见的脑血管疾病466第六节变性疾病473一、变性疾病的分类473二、变性疾病的一般临床特点474三、锥体外系变性疾病474四、遗传性共济失调症474五、运动神经元疾病477六、脊髓空洞症481第七节脱髓鞘疾病481一、脱髓鞘疾病的分类482二、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标准482三、视神经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症的鉴别诊断483四、多发性硬化症的鉴别诊断483五、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483六、弥漫性硬化症485第八节寄生虫病485第九节中毒性疾病487第十节营养素缺乏所致的疾病490第十一节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491第十二节放射性脑脊髓病492第十三节癔病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