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应用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先生将我国高等学校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三种基本类型[1]


我国现正处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服务于社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高职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

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师资队伍应具备应用能力素质,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2]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应用型大学所要求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提高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

  一、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应用型大学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其目标是满足酒店行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与研究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相比较,酒店应用型人才是在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的服务应用型人才

因此,针对当前毕业生实践工作能力弱势的特点,高校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工作、熟悉酒店的部门及岗位设置、了解业务部门操作流程和对应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但是,专业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基于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

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契合,引导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完成实践教学中的各个项目及任务,并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果专业教师自身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酒店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关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分析的文章很多,也确实反映了当前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笔者尽可能不再重复赘述

本文将从教师个人主观原因和学校政策制度原因所形成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进行分析

  1、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影响实践教学能力
  尽管学者们对实践教学能力的内涵并未形成统一认识,但笔者比较认同黄宏伟老师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对实践教学能力的论述

实践教学能力是由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教师没有实践能力,无法将理论同实际工作情景相结合组织实践教学,同理,仅有实践能力没有教学能力,也无所谓实践教学能力

而目前高校教师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实践教学能力

每一所高校对教师学历都有严格要求

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师资来源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来源于地理、历史、外语等专业的教师,在开办酒店专业时转专业成为本专业的“主力军”,这部分教师年龄大概在四十岁以上,我们习惯称作“半路出家”

一部分来源于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部分教师的年龄在四十岁以下,我们称为“科班出生”

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曾从业于酒店行业,攻读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业后从教的研究生

以上三个师资来源几乎占据全部专业教师的90%,其中大部分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弱势尤为突出

  2、 缺乏提高实践能力的途径,“挂职”流于形式
  随着高校教改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教师实践能力不高的短板效应日益突出,高校也试图通过某种途径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但就目前而言,高校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到校企合作的酒店进行“挂职”

学校在与酒店的合作协议中也并未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纳入到合作项目中,制定相应的教师培养计划

教师的“挂职”并不能提高实践能力,只是完成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某些指标

  3、 缺乏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整体规划和配套制度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需要学校在政策、制度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

虽然学校已经充分意识到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仍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到实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