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基于东亚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引言
  农业既是一个古老产业,也是一个现代产业


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种农业变迁,是世界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中国农业现代化不仅影响中国,也影响世界

  东亚国家在地缘政治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互的发展路径可以参考学习,且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理论叙述和实证研究两方面阐述东亚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借鉴

二、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主要经验
  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逐步形成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综合系统

另外,政府亦在此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导向性作用
     1. 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位一体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突破传统范畴的基础上的,形成了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核心动力,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实现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完美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

  2. 都市农业
  中国地少人多,农业发展受自然资源约束较大,借鉴国外类似的情况,应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并不特指某个农业形态,而是强调农业和城市共生的发展理念,都市农业满足了城市对环境、资源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都市农业为城市和乡村空间合理配置,多功能、多尺度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加强城市和乡村交流、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三、东亚国家农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东亚八个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蒙古1985-2009年25年的面板数据考察这些国家农业产出的主要投入因素及其贡献大小,力图找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要素

  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是农业投入要素,包括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土地投入、农业资本投入(用农业机械设备投入衡量),被解释变量是农业产出要素,用农业增加值衡量,且根据2000年的物价水平做了相应处理,单位是亿美元

回归结果如下表

  表3.1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表明,变量empl和land的结果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业劳动力和农业土地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果显著,而资本投入即农业机械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对于劳动力投入比例来说,它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是负相关,且系数高达10.1563,表明农业劳动投入比例每下降1%,都能带动农业产值增加10%,这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最直观的理解就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农业劳动力比例下降的过程,或者说农业劳动力投入比例下降是一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显著标志;农业土地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系数较小,基本可以忽略,说明土地要素不是农业现代化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对我国的借鉴
  1. 不断延伸与拓宽现代农业产业链
  着力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比例,发展壮大农产品流通和服务业

将农业与农村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产业发展优势,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起来,延长农业价值链、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形成纵向一体化,增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因此,农产品加工业及其配套服务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产业

  2. 依托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升级
  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首先要建立与农业科技创新要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力度和比重;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多种融资渠道,促成科研机构、个人、企业、农户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为农业科技创新全方位立体筹集社会资金,要发挥政府投入和民间投入在融合积聚过程中的集成效应,彻底改变农业科技投入分散低效的弊端

  3. 农业经营组织规模化程度提高,体制不断创新完善
  将农民通过合作社等形式组织起来,在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建立广泛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自我服务能力,节约交易成本,有助于规避市场风险

  4. 农业支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程,现代农业需要强大的配套服务措施

我国应在现有的支农惠农政策基础上,重点突出土地流转政策、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农业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