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
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
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黄帝内经集解作者:
龙伯坚,(1901-1983年)现代医学家。又名龙毓莹,湖南攸县人。先后毕业于湘雅医学院及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在湖南卫生厅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在湖南省政府任卫生处长,后调北京工作。对中国医学史颇有研究,撰有《黄帝内经集解》、《现存本草书录》、《黄帝内经概论》等行世。
只找到黄帝内经集解的灵枢,素问等找到再补齐灵枢经主要目录简介如下:叙卷之一九针十二原第一本输第二小针解第三邪气藏府病形第四卷之二根结第五寿夭刚柔第六官针第七本神第八终始第九卷之三经脉第十经别第十一经水第十二卷之四经筋第十三骨度第十四五十营第十五营气第十六脉度第十七营卫生会第十八四时气第十九卷之五五邪第二十寒热病第二十一癫狂第二十二热病第二十三厥病第二十四病本第二十五杂病第二十六周痹第二十七口问第二十八卷之六师传第二十九决气第三十肠胃第三十一平人绝谷第三十二海论第三十三五乱第三十四胀论第三十五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五阅五使第三十七逆顺肥瘦第三十八血络论第三十九阴阳清浊第四十卷之七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病传第四十二淫邪发梦第四十三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外揣第四十五五变第四十六本藏第四十七卷之八禁服第四十八五色第四十九论勇第五十背腧第五十一卫气第五十二论痛第五十三天年第五十四逆顺第五十五五味第五十六卷之九水胀第五十七贼风第五十八卫气失常第五十九玉版第六十五禁第六十一动输第六十二五味论第六十三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卷之十五音五味第六十五百病始生第六十六行针第六十七上膈第六十八忧恚无言第六十九寒热第七十邪客第七十一通天第七十二卷之十一官能第七十三论疾诊尺第七十四刺节真邪第七十五卫气行第七十六九宫八风第七十七卷之十二九针论第七十八岁露论第七十九大惑论第八十痈疽第八十一素问目录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卷第二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阴阳别论篇第七卷第三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五藏生成篇第十五藏别论篇第十一卷第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卷第五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卷第六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卷第七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卷第八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阳明脉解篇第三十卷第九热论篇第三十一刺热篇第三十二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逆调论篇第三十四卷第十疟论篇第三十五刺疟篇第三十六气服论篇第三十七咳论篇第三十八卷第十一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腹中论篇第四十刺腰痛篇第四十一卷第十二风论篇第四十二痹论篇第四十三痿论篇第四十四厥论篇第四十五卷第十三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脉解论篇第四十九……卷第十四刺要论50刺齐论51刺禁论52刺志论53针解54长刺节论55卷第十五皮部论56经络论57气冗论58气府论59卷第十六骨空论60水热冗论61卷第十七调经论62卷第十八缪刺论63四时刺逆从论64标本病传论65卷第十九天元纪大论66五运行大论67六微旨大论68卷第二十气交变大论69五常政大论70卷第二十一六元正纪大论71刺法论72本病论73卷第二十二至真要大论74卷第二十三著至教论75示从容论76疏五过论77征四失论78卷第二十四阴阳类论79方盛衰论80解精微论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