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含义是采用计算机与多种网络技术建立的新型技术,其可以推动整个教育行业进一步发展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增加信息手段等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进而提升该战略地位

国家颁布的大量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也将逐渐迈入到全面注重教育质量、深化体制改革等重要环节,但教育信息化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保障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根据“十一五”期间对各个高校的调查可知:我国所有重点大学都已经建立了电子邮件系统,参与调查的43.6%大学已经建立了校园数据库;有大约37.5%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身份管理系统,超过96%的大学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校园网,并且大量高校也逐渐开始运用网络实施办公自动化、后勤管理、数字图书馆等工作,进而在整个信息化建设开展时能获得较大进步

但开展过程中还有大量问题急需解决第一,当前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对应设施使用效率较低

在大量已经完善的信息化设施里,绝大部分还没有真正投入使用,发挥它本身应该发挥的作用

能将信息化教学设备真正使用的学校相对较少,甚至还没有出现

以某大学课堂为例,信息技术在其中仅充当一种演示工具,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教育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相关设施集约程度相对较低的问题

在大量学校中,教育信息化对应的基础设施集约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具备的应对能力也不能得到要求

学校内部信息资源不能完全共享,进而就会产生查找资源效率低下等各种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构建了优质的环境及成长空间,实现优质的教学和学习,不断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化探索的学习能力、改变其所运用的学习形式,以保障社会人才培养的质量


  1.人才培养基础性教育环境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目前最显著的作用就是促使教育教学的实质性改革行发生,在人才培养时构建一种有力的促进发展环境,引导学生实现创新,并尽早树立创新精神

教育信息化以网络为媒介,将不同科研机构与学生连接起来,构建“桥梁”

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这一过程实现科研相关信息的掌握与了解,随之培养创新意识;网络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帮助学生实现便捷式交流,可以增强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实现科学创新构建基础性教育环境

此外,由于当前教育软件运用过程的现代化,促使当前的教学模式及方式获得完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了基础性教育条件


  2.促进学生增强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育信息化在实现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并得到一致认可

此外,在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时,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及模式让其选择

网络自身的交互性促进学生在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拥有相应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条件

譬如,武汉高等职业学校在设立数字化图书馆、网络课程及学习角等设施时,让学生在学习环境、模式及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充分掌握自主性与个性化,并给予相应的教学支持

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存在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及限制,同时没有教师针对性的督促行为,使其不得不提升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我要学”的学习理念

  三、结语
  高校内部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推动高校教育朝更好的发展不断发展

教育信息化不仅能帮助学校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系统,还可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环境基础,进而使学生能在不断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能力、建立学习兴趣

本文就当前高校内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大学内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惠玲.网络教育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业教育,2013(3):79-81.
  [2]李整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课程改革的思考[J].湖南农学院学报,2011(1):168.
  [3]周树红,王建军,翁蔚.弘扬校园茶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4):137-140.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