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分布在社会工作基层一线,是预防及解决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消散社会矛盾的主力军,也是发展社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
但是面临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工人才培养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能否成功扮演职业角色,充分发挥职业作用与其职业心理素质水平有关
一、职业心理素质概述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某一种职业对从事该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都要求必须具备的心理因素的综合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它可以帮助职业群体排出该职业群体每个从业人员的个性差异
职业心理素质形成之后对相应的职业活动具有制约功能、调节功能和鉴别功能
社会工作者职业心理素质是以社会工作者生理条件为基础,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为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对社会工作者所要求具备的心理因素的综合
二、社会工作职业的独特性
社会工作是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服务,是非赢利性质的职业活动
不同于普通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有专业的价值观、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体系
根据社会工作的性质,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非盈利性,注重奉献
社会工作者付出的劳动不以盈利回报为目的,在进行其专业工作时,出发点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社会工作者面对其受助对象,似乎已无可索取,他在受助者那里得到的将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肯定
社工对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及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激励着社工的激情,他们力求通过社会工作的过程,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福利,维护社会公正
所以,社工者既要有有崇高的理想,又能够脚踏实地、忘我的工作在没有任何经济利益驱使的前提下,社工需要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以人为本,注重责任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和实践干预,帮助服务对象改善及提高自我功能,提升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和发掘自身潜能,减少服务对象对制度和外部支持系统的依赖,对受助者负责到底,”授人以渔,助人自助”,正真达到助人的目的
所以,社工应该是即富有同情心又不感情化的,理智的帮助工作对象,不但要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更要激发其潜能,帮助其适应社会环境
由此可见,同情心、服务性、责任感是社工必须的品质
第三,灵活变通,注重协调
社会工作者为了帮助受助对象,往往需要联络政府有关部门、福利服务机构,还要协调政府负责人、机构负责人及同事、志愿者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源,社工甚至还要发动广大社会群众
为了力争更多的资源与力量支持,社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发挥调节功能
第四,同情弱者,注重平等
社会工作者同情一切需要帮助的弱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助者,为帮助受助者解决困难,帮助受助者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不能受到其出身、种族、性别、年龄、收入、信仰、社会地位或者社会贡献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不公平的态度
第五,沉着稳重,注重判断
社会工作的受助者大多是社会上资源匮乏的脆弱者,其中很多受助者心理上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任何不慎的决策都将对他们造成新的打击
所以准确的判断情形,避免错误决策是社工的基本信条
此外,受助者的社会背景复杂多样的,社工要同各类人群打交道,要面对各种各种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其工作环境也是变化多样的
同样要求社工要准确的判断不同文化群体在价值观念、行为规则、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尊重受助者的文化,理解他们,有效的提供社会工作服务
由此可见,判断力是社工应该具备的能力
第六,坚持学习,注重实践
社会在发展变化,社会工作要面对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需要社会工作者克服困难,坚定学习的信念,坚持学习新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
不但要在工作中注重积累工作的经验,还要积极寻求各种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的机会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社工要将学到的技术和知识及时转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