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0年平潭岛温度变化特征 2017毕业论文下载

1引言
  研究表明近百年来中国和全球变暖趋势十分明显,但是这种趋暖并不意味着空间和时间上均匀的增暖,而是存在地区,季节以及年代际的差异


温度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在北纬34度以北地区,尤其是东北北部、新疆北部、青海北部、甘肃中部和青藏高原地区,而在34度以南区域增温不显著,东南沿海的升温率在(0.30℃/10a ~ 0.40℃/10a)之间,较之长江中下游,黄淮地区强些,最特别是西南地区还有弱降温趋势[1]

在增温的季节上,冬季和春季增温最明显,夏季最弱[2];同时研究还认为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3],并且存在突变,这种突变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4]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形西北有武夷山脉,中有戴云山,东南临海,造成福建气候区域性差异显著

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与台湾新竹港相距仅68 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和福清、长乐隔海坛海峡相望

西临福泉厦旅游金三角,东临台湾省金马旅游开放区,扼台湾海峡水道之要冲,为东北亚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接洽点

由于海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殊性,平潭岛的生态比较脆弱,多为丘陵和平原沙地,涵养水源能力差,气温的升高将加剧地表蒸发,可能导致干旱加剧,这种变化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不利,所以气温的变化研究对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显得十分有必要

  2 资料与方法
  本文采用平潭国家气象基本站连续50 a(1960~2010)年温度场逐日四个定时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计距平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来检测平潭近50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而年平均气温的突变性检测使用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

为了更好比较平潭地区和全国的季节性气温突变,此时季节的划分定义春为3月至5月,夏为6月至8月,秋为9月至11月,冬为12月至2月

  3结果与分析
  3.1平潭年气温变化趋势检验
  本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计距平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来检测平潭近50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估计如图1, 累计距平如图2所示

  
  
  
  
  
  
  
  图1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估计                    图2 累计距平图
  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近50年(1960-2010年)来平潭气温是呈增加的趋势,其气温增加为0.22℃/10a,接近于全国近50年(1951-2001年)的增温速率0. 22 ℃/ (10 a)[3]

从图2明显看出平潭地区在1988年以前气温是持续下降,1988-1997年是维持低温的态势,而从1997年开始纬度迅速开始回升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趋势,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再次验证,经过计算β值为0.0208,说明近50年来平潭年平均气温在增加,与线性倾向估计结果一致,计算结果也接近

  3.2平潭年气温突变趋势检验
  本文采用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来检测年平均气温序列,在检验前数据进行距平化处理

  
  
  
  
  
          
  
图3:平潭年平均气温Mann-Kendall 统计量曲线   图4:平潭年平均气温滑动t统计量,时间分别为5年,10年,12年的曲线
(直线为α=0.0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            (直线为α=0.0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
  
  
  从图3可以看到:UF曲线平潭在2001年这种增暖趋势超过了0.05显著性水平,表明平潭的气温明显增暖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

根据UF和UB曲线交点的位置,确定平潭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的增暖是一突变现象,具体时间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的

为了更进一步确认这一突变,采用滑动t检验,为避免任意选择子序列长度造成突变点漂移,我们取不同的滑动时间5年,10年,12年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如图4所见,这三条曲线共同检验出的突变年份为1997年,和图3中用M-K所做的检验结果相仿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大致确定平潭的年平均气温的突变是从1997年开始的,从冷突变到暖,这与魏凤英等提出的中国(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近50年以来的气温急剧增温的时间在90年代是一致[5]

  3.3平潭气候季节的气温度分布特征
  平潭冬季年平均气温线如图9a所示,1990年以来断线很多,渐趋于无冬,年气温增加率为0.05℃/10a,变化幅度不大在1980年以前,冬季气温一直低于平均值(8.46℃)波动,最低值出现在1979年,而后在平均值附近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