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受到就业压力的困扰,想要学生在社会竞聘中占据一席之位,高职院校学生区别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娴熟的技能
因此,如何构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高职院校的关注,而且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要对整个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新建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包括见实习等,培养学生从接受知识为主转向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为主
一、“以大学生项目为引领”的含义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国家“十二五”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由高校学生自主申报,学生由2~5人作为项目的实施者,由1~2名老师指导项目实施,每个学校都有申报的资格和名额,包括高职院校
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多层面、多专业、多方位的开展实施,可以在实验室里开展实验研究,也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开展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活动,也可以是对企业的疑难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或者是对社会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等,将各个专业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另外,大学生创新项目不同于教师申报的其他项目,因为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开展、实施、结题均由学生团队自己完成,所以对于学生的受益较大
二、将大学生项目引入到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
通过大学生项目的开展和实施,融入到教学体系中来,并逐渐渗透到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1.建立激励制度
以大学生实践项目为引领,建立激励制度,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创新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平日的上课大多在教室进行,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学生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必须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项目,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项目融合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竞赛、创新大赛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开发
学校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提高学生技能和实践的目的
2.增强师生、生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共同开发完成的
这一过程中,参与的学生要凝聚成一个团队,互相帮扶,协作分工完成任务,体现了小组合作和任务型学习
同时还形成了教师—学生团队,教师由高高在上的教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平等地位的共同开发者
与学生团结协作完成项目,教学相长,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该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升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高职院校“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要求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策略
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体系的最终目标,而“以大学生项目为引领”的方法是其有效途径
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学、科研、实践等有机融合,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具体策略如下
1.课程体系紧密联系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把人才培养体系与大学生项目有序、科学地紧密结合
由于学生的基础课程多,课余时间有限,因此人才培养体系中穿插着一些课程,可以将大学生项目融合进来
具体操作如下:从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始申报的时候,开设一些职业规划的课程,在课程中告知学生什么样的项目才有市场需求,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项目申请下来后,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岗前培训等课程的开展,把大学生项目融合在课程中,边学习边实施
将大学生项目融合在各个学期中,实现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大学生项目的融合,拓展校企合作的平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创新的思路,促进校企合作
大学生项目一般在大二以上的学生中挑选,他们相对来说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具备数据采集能力,调查的设计、实验基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取这么一批学生团队,进入到校企合作的单位
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任务,自主研究和学习,有的还将校企合作单位在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引入到项目中来讨论,为学生提供接触前沿的科技、实际的生产过程的机会
借助于校企合作的平台,完成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扰,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四、结语
将大学生项目与教学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