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同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简要谈谈自己对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点认识和看法
首先,从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寻求中国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的道路
(一) 科技革命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我国也已相应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及科教兴国战略
由于从发达国家引进其相对过时的生产线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我国也可以并应当在将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我国企业的优秀科研成果与先进生产经验推广至其他国家和地区,从劳务输出大国转向技术输出强国
(二) 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主要是学习借鉴的关系,而与其他亚非及欠发达地区之间则主要是援助救济的关系,从而忽视了切磋与合作的可能性
在这一方面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的潜力,同时也可以拉近各国关系,增进对外友谊,争取经济发展与政治关系双丰收
(三) 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依存度的加深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孤立的自我发展犹如闭门造车,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我国从经济全球化中收益颇丰
因此在经济以外的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等各方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将会为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带来更多机遇与更大发展
(四)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国际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的事实说明,成为各类国际经济组织的成员国可享受到经济合作乃至更多优待
由此可见提高我国在各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与话语权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从国际经济合作所包括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分别提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的建议
已有的引进项目与外国投资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行业
我从奥运会主体育馆的图纸项目招标一事中受到启发,大型项目招标可演变为双方合作,使中方可以参与学习,而大中型的基础设施如铁路、桥梁等也应打破本国政府垄断,谢绝外国公司竞标的现状,既可以增强竞、争降低成本,又可以提升设施质量至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走出去”的则主要是劳务输出、国际发展援助等,相应的课程中所学国际技术转让与国际风险投资的经历寥寥无几
而技术与资金输出是国际经济合作的较高形式,也是我国亟需的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突破与进展
此外,我国在国际间接投资与国际租赁方面更是几乎没有涉及,循序渐进的涉入并一步步积累相关经验,完善我国国际经济合作体制也是不错的发展方向
最后,从国际经济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应对方式预测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趋势一:经济合作的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想要在越来越激烈恶劣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并稳定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必须同时增强国力与企业的核心价值
其中包括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劳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投资环境的更大吸引力,并在各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趋势二:经济政策协调法制化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也愈加频繁而相应的处理办法和解决机制则远远不够
在产生摩擦与纠纷时,应尽可能通过当事双方或多方的协调与磋商解决争端,其次是提请仲裁机构协调,若仍未有效解除问题则需借助法律手段
在仲裁与诉讼的过程中法律条文的制定与法律制度的建立应由各国共同商讨
在这种趋势下,我国在积极加入经济政策协调法制化的同时也应遵法守法,建立诚信的大国形象,同时培养具备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法律知识与技能的相关人才,在必要时刻维护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应得利益
趋势三:将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从第三世界国家向发达国家扩张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项目大多是带有援助性质的,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在这些国际经济合作中,我国是技术领先,资金投入量大,人力物力输出相对较多的一方
这些合作的目的更多的事展现大国的气度,与合作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然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