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工作中的“小金库”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小金库”的概念及其形成
  “小金库”就是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简单地说就是“账外账”或“藏起来的储备”

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小金库”其外表形形色色,内在错综复杂,表现五花八门

“小”已难涵盖其实质,在某些方面,它已经成为产生腐败现象的一个根源和温床,严重干扰了财经管理秩序

  “小金库”的现象由来已久,它既是一种消极的历史现象,也是一种腐朽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经济现象

“小金库”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腐败现象的产生

许多党政机关的腐败不能不说与“小金库”有着密切的关系,先是请客、送礼,大吃大喝,而后发展为损公肥私、中饱私囊

如果能从腐败的根源“小金库”抓起,我想腐败现象也就能减少相当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设立“小金库”的途径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在局限于资金,如违规摊派、罚款设立、虚列支出转出公款设立、上下级单位之间互相转移资金设立等都属于“小金库”的范畴

认定“小金库”的唯一界限就是“是否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

  1、在往来科目中列收列支,超范围、超标准发放奖金、津贴,公款旅游,请客、送礼等,但只要在符合规定的账簿内登记、核算,就不能认定为“小金库”

  2、某些专项资金,如某些政策性资金特别是一些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由于款项提供方有“专户储存、专账核算”的要求,此类款项及相关的经济业务未在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内核算,因此,此类行为均认定为“小金库”

  3、所属非独立会计核算主体设置会计账簿核算的情况,如单位内部食堂、招待所等

如果这些单位内部机构未取得独立的法人登记、负责人登记或者二级法人登记,那么它就不具备会计主体资格,虽然可以设立辅助性账簿进行业务登记核算,但其账簿所登记经济业务内容必须汇总至其主体或上级单位总分类账进行汇总登记,否则其所登记核算业务内容即未纳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可以认定为“小金库”


  4、账外资产形成“小金库”

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已做规定的单位账簿列支,货款已付,但未做固定资产登记,脱离单位财务监管,也认定为“小金库”

在2009年11月,中央派出督导组在我省检察时发现,某市住建委于2008年年底购置轿车2辆,其中一辆价值12.8万元的轿车在检查时仍未计入固定资产账内核算

检查组根据“应列入未列入符合规定单位账簿”的认定原则,将该车辆认定为是形成账外资产设立“小金库”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受腐朽文化的影响,认为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都是有钱好办事

这也就成为“小金库”发展和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金库”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设立“小金库”都与单位的领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监管的漏洞,希望各单位的领导都能积极重视“小金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根源上杜绝“小金库”现象的发生

  二、“小金库”成因剖析??
   “小金库”的存在不是现在才有的,但象今天这样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却有其特定的条件

从宏观上看,社会经济环境和秩序存在的某些紊乱现象,或多或少对经济管理产生一定影响

从微观情况看,促使“小金库”存在、泛滥,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一)单位(部门)领导的认可和默许

  大多数“小金库”的设立都与单位的领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是在领导的眼皮底下,放任发展

“小金库”的支配权一般掌握在单位的个别部门或小部分利益团体手里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小金库”与某些领导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有了“小金库”总是能为小集体或个人利益提供某些方便


?? (二)花钱办事的方便以及中饱私囊的诱惑

凡是请客送礼、滥发钱物、铺张浪费等问题严重的单位,往往是由于私设了“小金库”

各单位(部门)利用私设“两本账”或“账外账”的形式,为这部分不正当的支出提供了方便

同时也为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

“小金库”对单位(部门)来讲,最根本的吸引力就在于能摆脱上级或同级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约束,使集体乃至个人取得经济上的实惠

花钱办事方便,领导公款旅游、大吃大喝现象严重,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奢靡之风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小金库”的支持

?? (三)制度的不健全,缺乏经常性监督检查,为私设“小金库”开了方便之门

由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