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钛运输车翻车泄露污染事故的处置和监测 2017毕业论文下载

1事故基本情况
2010年12月23日凌晨1时15分左右,在都匀市良亩乡丙午村境内的沪昆高速公路贵阳至新寨段1536KM+800M,一辆载有26吨四氯化钛液体大罐车冲下公路,造成大约18吨四氯化钛液体泄漏


事发地段是一个下坡路段

高速公路的防护栏被撞开大约70米,地上有很明显的刹车痕迹大约三四十米

大罐车的罐体四脚朝天翻滚在离路基大约15米高的斜坡,罐体边上的一棵松树和部分草木已经被腐蚀、枯萎

罐车的车头严重变形,罐体和地上有不少的四氯化钛液体腐蚀的痕迹,呈绿黄色

斜坡下是210国道,210国道公路下是一片农田宽约50米,农田旁是一条小河

当时公路上大约三公里远都是“浓雾”,伸手不见五指,有很难闻的酸臭气体,很刺鼻

2污染物特征
英文名称:Titaniumtetrachloride;Titanicchloride
别名:氯化钛
分子式:TiCl4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

常温下纯TiCl4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空气中会发出大量白烟,微量时稍带甜味,多量时有强烈的刺激性

TiCl4本身没有可燃性与爆炸性

分子量:189.73
熔点:-25℃(-24.3℃)
沸点:136.4℃(135.2℃)(760mmHg)
蒸汽密度:5.37g/l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钛盐、虹彩剂、人造珍珠、烟幕、颜料、织物媒染剂等

3事故的处置
(1)迅速设立警戒区将警戒区域内所有人员疏散至警戒区外,并对良亩、丙五村等相关附近群众进行疏散

在1公里内,从凌晨4时许至上午7时许共疏散群众近2000人

(2)事故车辆罐体受损严重,造成多处破裂,且不规则,无法实施堵漏,拟采取倒罐转移

(3)用石灰、碳酸氢钠、沙土等对泄漏出来的四氯化钛做中和处理,防止泄露范围扩大,减小次生灾害

(4)立即停止当地饮用水供水并对水源进行监测,经过检测,当地的水质没有受到污染,至23日19时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恢复供水并继续实施监测

(5)第二天即24日,待污染物与石灰和碳酸氢钠充分反应后,再对现场进行冲洗

(6)利用事发地点公路下农田里的灌溉渠进行引流,并在灌溉渠下小河旁开挖了应急池,防止污染物及石灰和碳酸氢钠向河里扩散

(7)对事故地点周围的环境空气和河流地表水实施连续监测,监控污染物的变化情况

4监测情况
(1)事故发生后州、市环境监测站立即对大气和地表水采样分析,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也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确定每天采样分析2次,连续监测3天

为确保万无一失,27日、29日又进行了两次地表水监测

(2)监测项目的确定:四氯化钛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湿空气即冒白烟,生成二氧化钛固体和盐酸液滴的混合物,有刺激性酸味,其烟尘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因此,监测项目确定为大气中的HCL和氯气(四氯化钛由氯气和钛化合而成),地表水中的PH、氯化物、高猛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

(3)从各监测点位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污染事故发生地的大气和地表水没有受到污染

5处置效果及监测监测数据评价
(1)本次污染事故处置反应及时、措施得当、指挥有力、行动迅速、各部门协调一致,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2)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应急领导小组及时调整石灰投放量,通知村民停止饮用和使用河水直至水体恢复正常

(3)由于基层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和能力严重不足、事故基础资料不足等种种原因,环境监测的实施是在污染事故发生后约8小时进行的,污染物的危害最大时未能及时监测

参考文献:
[1] 李国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案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6月
[2] 林盛群,金腊华.《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与决策》[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
作者简介:侯玉明(1963-),女,山东禹城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