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外包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
业务外包就是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让企业更专注于核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所谓图书编目及加工业务外包,指图书馆把采购的新书编目及加工业务外包给服务商
两方通过现代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来帮助图书馆完成其图书MARC数据编目、分类、外部加工等一系列活动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加大建设,加强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评估,因此也促进了民办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基于教育部对高校办学硬件评估指标要求,对图书馆建设和馆藏书量等指标上也有严格要求
特别是民办高校图书馆图书馆藏量必须达到生均100册,这使得各大民办高校对图书馆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得到猛速发展
1、 图书馆图书分编业务外包的优点
民办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采购量的增速,使得本来就人员不足,特别是专业分编人员的不足的情况更为显著,根本无法快速完成大量的图书分编、加工、上架流通任务
各大图书供应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针对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困难,在竞标时推出了承包图书分编业务,通过分编业务外包来解决高校图书馆经费短缺,专业分编人员不足的问题
这种新的业务外包策略已经被民办高校图书馆界广泛采用
1.1图书分编业务外包,解决了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图书编目、加工都是一些重复的数据著录、校对、贴磁条、盖馆藏章、贴书标等系列重复的手动劳务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
在民办高校图书馆普遍人员不足,特别是专业编目人员少的情况下,通过图书分编业务外包,很大程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减少了图书积压,加快了新书上架流通的速度
1.2节约图书馆成本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招标书中附带上分编业务外包的条款,
1.3图书分编业务外包,让馆员专注于图书馆读者服务核心工作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知识储藏与传递的机构,图书馆是高校的教辅部门,是学生在课堂外的知识延伸,所以图书馆还有教书育人功能,服务育人功能
通过图书分编业务外包,让馆员们有更多的时间做好读者服务研究,为教师科研与教学服务,始终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服务目标,以最大程度地帮助读者解决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解决学习、科研的遇到的问题,专注做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
但是,虽然分编业务外包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也发现有些不足之处
2、图书分编业务外包的出现问题的原因
2.1书商的不确定性,影响图书编目质量
图书编目是图书馆工作的最基础工作,也是图书馆服务最联系读者最直接的纽带,图书编目数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读者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问题
由于图书馆每年的图书采购都要重新招标,合作书商可能每年都不同,图书馆与书商之间不断地要重新磨合,由于各书商在图书编目数据的套用格式与标准都可能不同,导致在图书编目参差不齐
2.2书商的分编人员专业性不强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各个书商为了取得大的市场份额,都打出各种业务承包承诺
其实,很大一部分书商都没有固定专业的图书分编队伍,只是招聘一些临时工来完成图书分编任务
很多分编人员并没有真正系统的图书编目知识,都是经短时间内的培训上岗,而且一般都是以做一条数据多少钱来计算工资,这种计量工资结算方式更是使得一些分编人员只讲数量不求质量来录入数据
2.3著录格式标准不统一造成图书数据编目混乱
目前,各大高校图书馆图书编目标准是套用与参照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 CALIS 的著录两大编目标准
各个馆都有偏重于其中一个编目中心的标准我们馆就主要采用CALIS的MARC著录标准格式
一是由于书商的编目人员专业性不强,在编目中容易出现一些主要字段缺漏;二是分类标引把握不准确,出现将同一种书分到不同的分类号中,造成同一类书的分类标引不一致
三是由于各编目人员的理解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差异,造成图书主题词标注不准确
四是图书总次号跳号问题严重,由于编目人员粗心导致在总次号上多点了一个数字,把总次号为一百多号一下变成一千多号,在该类书再有采购时又按着跳号后面的总次号直接生成总次号,中间产生很大的跳号出现象,造成馆藏排架时无法确定预留架位和合理排架
图书编目数据的混乱,直接影响读者查阅与使用图书资料,影响图书资源利用
3图书分编业务外包的对策
3.1书商的有效选择